践行“生态之为”丨天津持续深入打好碧水攻坚战 让碧水清波常相伴
潮白新河,蜿蜒百里,水鸟翔集,蓝绿交织。游客慕名而来游湿地、观水鸟,乐享美好秋色,呈现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
入选生态环境部美丽河湖提名案例的天津海河(河北区段),每年冬季,红嘴鸥、银鸥飞来越冬,形成“夏有鱼跃,冬有鸟翔”的生态美景。
这是天津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的缩影。近年来,全市坚持水资源保障、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三水统筹”,持续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推动水生态环境质量发生了突破性变化,“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美丽景象明显增多,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源头水更清,饮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为守护好于桥水库这个“大水缸”,大力气开展于桥水库综合治理,在实施两轮生态补偿的基础上,今年初与河北省签订第三轮《引滦入津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协议》。截至目前,国家联动津冀两地,累计投入了29亿元,实施引滦沿线水环境治理。引滦水质由Ⅳ类稳定提升至Ⅲ类及以上,于桥水库供水期间稳定达标。
河道水更净,水环境治理得到深入推进。抓牢排污口这个“牛鼻子”,开展“查、测、溯、治”,以点促面,深入整治城乡各类污染源,今年完成133条河流和23座重点湖库的排查溯源。持续推动补齐环境基础设施短板,巩固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成效,保障“长制久清”,不断提升城市品质。强化陆海统筹,开展入海河流总氮与其他污染物协同治理,实施23项协同管控重点工程,开展滨海新区蓟运河总氮管控试点示范。2022年我市地表水断面优良水质提升比例位居全国前列。
河湖景色更美,水生态保护取得积极进展。系统开展我市水生生态状况调查与评价,探索建立适合天津的水域生态健康指标体系。实施独流减河沿岸生态修复、临港经济区湿地修复等一批水生态修复工程,新建修复人工湿地1200公顷,水生态环境日趋向好,独流减河黄颡鱼、虾虎鱼等土著鱼类数量明显上升,消失数十载的缢蛏重现于入海河口。持续推进“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美丽河湖建设,海河(河北区段)成功入选生态环境部美丽河湖提名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