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版本小于9,为了不影响您的浏览效果,请升级IE版本! x
首页  >  政务动态  >  环保要闻

天津十载努力赢得“蓝天白云”“绿色转型”双丰收

来源:中国环境报 发布时间:2022-09-23

金秋九月,站在天津市中心城区415米高的天塔观景台远望,远在百公里外的蓟州盘山若隐若现。


“像这样能‘北望盘山,东观渤海’的天越来越常见了。”李媛在天塔景区已工作了8个年头,她清晰记得8年前,“那会儿雾霾严重时,我们眼前的水上公园都看不见。”


如今,在津沽大地,蓝天在线已经成为一种常态。数据显示,2021年,天津全市PM2.5平均浓度由2013年的96微克/立方米改善至39微克/立方米,历史性步入“30+”阶段;优良天数比率达到72.3%,累计增加32.6个百分点,特别是一级优天数占比由4.1%增长到23.9%,人民群众蓝天幸福感、获得感大幅提升。


推动“绿色转型”:全力打通制约空气质量改善“堵点”



“扬尘排放占比30%、燃煤排放占比27%、工业排放占比20%、机动车排放占比17%……”2014年8月,天津市大气颗粒物源解析结果出炉。这份源解析结果如同一份体检报告,清晰指出了空气污染的“病根”所在,也让天津市生态环境局全局上下充分认识到,治理大气不能指望什么“特效药”,而要坚持长期作战、稳扎稳打,标本兼治、综合施策。


瞄准“病根”,天津市以产业、能源、运输和布局结构优化调整为关键举措,连续深入实施清新空气行动和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作战计划,空气质量逐年改善。


全力调整产业结构。天津市在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同时,着力破解“钢铁围城”,2017年以来,累计压减粗钢产能495万吨、炼铁产能660万吨。持续优化粗钢产能,天津新天钢联合特钢有限公司、天津市新天钢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转炉废钢投入比例分别达到30%、20%以上。集中整治“散乱污”企业2.2万家,倒逼落后产能退出、“两高”企业转型和传统产业升级。


天津天钢联合特钢有限公司废钢车间除尘改造工程

新天钢钢铁集团密闭原料堆场


天津天钢联合特钢有限公司芦台货运站公转铁工程


全力优化能源结构。煤炭消费总量从2013年的近5000万吨压减到3700万吨左右。有序推进1.1万台燃煤小锅炉并网整合或改燃关停,工业炉窑全部使用清洁燃料,120余万户农村居民实现冬季清洁取暖。依法划定并科学调整高污染燃料禁燃区范围。



天津泰达西区热电有限公司燃煤锅炉改燃工程


全力转变交通运输结构。从国三阶段汽柴油“连跳3级”,全面供应国六标准汽柴油。淘汰黄标车、老旧车70余万辆,占到全市机动车保有量的1/4。天津市新天钢钢铁集团有限公司首批新能源电动重卡替换燃油重卡投用,天津荣程联合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实现全市首个氢能运输示范应用场景。


全力优化布局结构。持续用力破解“园区围城”,314个工业园区原地保留68个、整合提升115个、关停取缔131个。对全市62个涉气工业集聚区1700家企业建档立卡、排查治理。


对十年来空气质量的变化,天津港集团工作人员毕薰云有着自己的理解。她说,那时的天津港煤炭和矿石运输以汽运为主,货车运输撒漏、堆场苫盖不严,再加上柴油车尾气侵扰,造成整个港区的空气环境十分恶劣,“现在空气质量好了,我们在港里工作几天衣服都不会脏。”


深化“五控”治理:扎实提升重点领域绿色发展水平


曾几何时,一提到石油炼化,人们总会联想到“污染、异味、扰民”等词汇。


现在,步入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石化)厂区,厂区内假山矗立、流水潺潺,池塘锦鲤嬉戏,梅花鹿怡然自得……“梅花鹿听觉、嗅觉十分发达,对空气质量等生存环境要求很高。锦鲤更是水质敏感物种,这些都是国际公认的环境指示动物。”企业环保负责人王刚说。



天津石化储油库全面落实挥发性有机物防控要求


与天津石化一道,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港石化分公司、中沙(天津)石化有限公司也走出了一条厚植绿色发展底蕴的特色石化发展之路。经过绿色升级改造,全市3家大型石化企业环境绩效均达到全国领先的A级水平。数据显示,截至目前,3家企业VOCs累计年排放量约0.29万吨,约为五年前排放量2.8万吨的1/10。


十年间,天津以深化燃煤、工业、扬尘、机动车和新建项目污染“五控”治理为抓手,综合运用经济、法律、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探索总结出一套治污减排的“天津模式”,实现大气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幅下降,达30%左右。


全市扎实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在省级层面率先完成煤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推动燃煤锅炉全部实施超低排放改造,严把煤炭准入关、输入关、堆存关、集疏港关,先后制定火电、钢铁、平板玻璃、垃圾焚烧、铸锻、工业企业VOCs、工业炉窑、锅炉、生物质锅炉等一批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电力、地铁施工工地率先使用低挥发性涂料,国三及以上施工机械实现“八个百分之百”,综合施策强化移动源污染管控,持续优化机动车排放结构,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严格产业准入。


同时,天津还在不断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上下功夫、做文章。目前,已建成功能较完善、覆盖全市的大气污染防治综合指挥调度中心,同时应用卫星遥感、走航监测、无人机巡查、红外成像等查测溯源手段,强化了数字化、全时段精准监管。


收获“蓝天白云”:繁星闪烁蓝天在线成为常态


在2021年天津市“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一切为了提升群众的生态环境幸福感——找回蓝天”案例从全市近600个案例中脱颖而出,入选十大典型案例前列,空气质量改善成效赢得了全市人民的普遍认可。



天津地铁 11 号线一期工程水上公园西路站工地扬尘防控措施


“作为一个普通市民,我明显感觉到现在蓝天比过去多多了,同时,这是一个关注为下一代创造良好生态环境的案例,很能打动我,所以我选择投它一票。”当时的评委代表、天津地铁文化站区天津宾馆站值班站长张梦宇说。


今年以来,天津市空气质量再创佳绩。1月至8月,全市PM2.5平均浓度达3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2.8%,达到十年来最优水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178天、同比增加10天,优良天数比率为73.3%、同比增加4.2个百分点。繁星闪烁、蓝天在线已成常态。



高架视频监控设施


非道路移动机械尾气排放检测


空气好不好,天上的星星会“说话”。“天文摄影对空气质量要求很高,前些年雾霾严重的时候,拍摄星空就像隔着一层纱窗,朦朦胧胧的。”天津市天文摄影爱好者杨晓文感慨地说,“现在天变蓝了,大气透明度高了,郊外的星空更亮了,城里看到的星星也多了。”


如今,在收获好“气质”的同时,制约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的“四大堵点”也得到了进一步打通。传统高耗能产业不断压减,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不断提升。全市深入实施制造业强市战略,谋划信创、高端装备等重点产业链12条。服务机器人、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等重点产品产量分别增长1.7倍、54.3%和53.2%,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达到26.1%、15.5%。新能源使用领域更加广泛,谋划域内新能源项目36个,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增至325.11万千瓦,占全市装机比重提升至15%。重点企业和园区铁路专用线不断建设,钢铁、水泥、焦化等大宗物料行业公转铁、散改集成效得到巩固提升。


十年来,天津坚守高质量发展的本义,逐步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新飞跃,全市绿色高质量发展的脉搏日益强劲。


巩固“攻坚成果”:擦亮大都市的生态底色


奋进新征程、开创新局面。今年召开的天津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描绘了天津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明确了“实现高质量发展、高水平改革开放、高效能治理、高品质生活”的目标任务。


“五年来,我们聚焦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这个根本,保持战略定力,以前所未有的力度,调整产业、能源和交通运输结构,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天津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温武瑞说,下一步,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将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强化改革创新,完善政策法规,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改革开放;突出精准、科学、依法治污,创新监管机制,坚定不移实施高效能治理;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集中力量解决群众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坚定不移创造高品质生活。
“我们将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天津,继续巩固改善成效,再上新台阶,推动生态环境质量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让老百姓实实在在享受到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成效。”温武瑞说。


天津市生态环境局大气处处长王文美说,“十四五”蓝天保卫战进入了“深入打好”的新阶段,下一步,全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要在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的基础上,重点抓好4个“协同”,即减污与降碳协同增效、PM2.5与臭氧协同防控、重点行业超低排放与绩效分级差异管控协同推进、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与解决群众关心突出问题协同抓实。


“此外,我们还要强化区域协同,统筹落实重污染天气应对措施,深化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联治,助力京津冀地区环境空气质量总体改善。”王文美说。


十年不是终点,只是新的起点。天津将把“蓝天白云”“绿色转型”双丰收的战果持续扩大,以成色更足的“天津蓝”“产业绿”,为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品质生活增添上最舒心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