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版本小于9,为了不影响您的浏览效果,请升级IE版本! x

2009年天津市环境状况公报

来源:生态环境局 发布时间:2010-06-01

   2009  年天津市环境状况公报   

 

综 述    

2009年,在市委、市政府和环境保护部的领导下,全市环保系统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市委九届七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围绕 我市环保重点工作与目标,积极推进生态城市建设和污染减排工作、继续巩固和提高创模成果,环境质量不断改善,环保各项任务圆满完成。    

1.    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    

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7500.8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5%,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到62403元,按年平均汇率折合9136美元,比上年增长11.1%。    

三次产业全面发展,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3.4%、18.2%、15.1%。三次产业结构分别为1.7:54.8:43.5。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430元,增长10.3%。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0675元,增长10.4%。    

2.    环境质量    

2009年,全市环境质量主要指标继续保持较好水平。环境空气质量达到或优于二级良好水平的天数为307天,占总监测天数的84.1%,其中可吸入 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年均值分别为0.100毫克/立方米、0.055毫克/立方米、0.040毫克/立方米,均 达年均值二级标准;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连续8年保持100%,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达标率为67.0%,近岸海域水质基本保持稳定;中心 城区道路交通噪声平均声级为67.7分贝(A),比上年下降0.1分贝(A),声环境质量等级总体评价为“好”。中心城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声级为54.7 分贝(A),比上年上升0.1分贝(A),声环境质量等级总体评价为“较好”;辐射环境质量良好,电离辐射指标保持在环境本底范围内,均符合相关标准。    

3.    环境建设与环保投入    

全市用于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工业污染源治理、新建改建扩建项目“三同时”环保设施建设、环境管理能力建设等环境保护投入191.68亿元。    

4.    主要污染物减排    

2009年,全市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13.3万吨,比上年下降0.12%,比2005年下降8.92%;二氧化硫排放量为23.67万吨,比上年下降1.41%,比2005年下降10.68%,完成了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年度目标。    

5.    生态城市建设    

生态市建设工作稳步推进,《2008-2010年天津生态市建设行动计划》实施顺利,实现了任务与时间同步;生态区县建设工作正全面展开,大港区已 通过国家生态区技术评估,西青区已正式向国家申请进行国家级生态区建设考核验收;构筑“生态宜居高地”的战略部署要求正在逐步落实。    

6.    巩固提高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成果    

继续推动重点难点问题解决,不断深化创模成果,创模指标持续改善,圆满完成年度工作任务。    

7.    滨海新区环境保护    

滨海新区环境空气质量达到或优于二级良好水平天数为330天,占全年总监测天数的90.4%,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SO2)、二氧 化氮(NO2)年均值分别为0.092毫克/立方米、0.045毫克/立方米、0.044毫克/立方米;饮用水源地达标率为100%;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声 级为51.1分贝(A), 比2008年下降0.1分贝(A),道路交通噪声平均声级为66.4分贝(A),比上年升高0.1分贝,声环境质量等级分别处于“较好”和“好”水平。    

 

环境状况    

一、水环境      

状况    

天津市饮用水源水质保持良好水平,供水期间引滦和引黄水源27项国家饮用水源地水质考核指标均符合地表水Ⅲ类标准,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连续第8年保持100%;    

海河等城市景观河道水质达到相应功能区水质标准;    

国控断面水质无明显变化;近岸海域水质保持稳定。    

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全市污水排放总量为 59647万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为19441万吨,生活污水排放量为 40206万吨。    

全市COD排放总量为 13.3万吨,其中:工业废水中COD排放量为 2.30万吨,生活污水中COD排放量为 11.00万吨。    

措施与行动    

加大监管力度,全力确保饮用水环境安全。做好引黄济津水质保护工作,制定《引黄济津水环境保护工作实施方案》,成立引黄济津水环境保护协调小组;组 织全市环保系统11个区县参加引黄保水护水工作;组织对引黄沿线进行本底监测;组织对引黄沿线污染源进行监督检查。协助北辰区对宜兴埠泵站周边污水排放的 治理工作。开展天津市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调查工作。    

做好点源监管,督促达标排放。按照国家要求确定重点水污染源,完善和提高点源日常监管水平。推动《天津市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贯彻执行,将尚未完成治 理任务的单位名单分别致函通告所在区县政府(管委会)加大工作力度。加大《天津市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宣传力度,在《天津日报》、《城市快报》、电台、电视 台等新闻媒体上报道。紧紧围绕COD减排工作,严格污水处理厂监管。坚持污水处理厂运行情况月调度制度,督促各污水处理厂完成中控系统建设,全市有13个 污水处理厂已经建设完成。    

推动《海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实施,促进水污染防治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考核断面海河三岔口水质达标率保持在100%;规划项目已建成投运18个、调试2个、在建9个,通过国家年度检查。    

二、大气环境      

状况    

全年环境空气质量达到或优于二级良好的天数为307天,占全年总监测天数的84.1%,比上年减少15天。可吸入颗粒物为影响环境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    

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值为0.100毫克/立方米,较上年度上升13.6%;二氧化硫(SO2)年均值为0.055毫克/立方米,较上年度下降9.8%;二氧化氮(NO2)年均值为0.040毫克/立方米,较上年度下降2.4%,各项指标均达年均值二级标准。    

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全市二氧化硫排放量为23.67万吨,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7.30万吨。全市烟尘排放量为7.13万吨,其中工业烟尘排放量为5.87万吨,工业粉尘排放量为0.79万吨。    

措施与行动    

实施工业污染治理,截至2009年底,共完成48台燃煤电力机组脱硫治理工程项目,422个10吨/时以上非电力燃煤锅炉高效脱硫除尘技术改造项目。    

加强采暖期燃煤供热锅炉污染排放情况的监督检查,对265家供热单位的585台燃煤锅炉脱硫设施运行情况进行了检查;环保、供热部门联合组织对市内六区、环城四区的41座集中供热锅炉房燃煤锅炉排放、煤堆密闭、苫盖情况进行了检查,对污染物排放超标的予以处罚。    

开展扬尘污染执法检查。市建交委、市国土房管局和市市容园林委等部门组织开展了以治理施工扬尘、拆迁扬尘和运输洒漏为重点的专项执法治理活动,有效控制施工、拆迁扬尘和道路扬尘污染;环保部门组织开展了“三堆”扬尘污染源的执法监督检查。    

加强机动车尾气排放管理。公安交管、环保等部门联合对5.6万辆行驶中的机动车开展抽测工作,对超标车辆采取暂扣行驶证,限期维修治理等措施;开展 进京机动车标志核发工作,全市23个进京车辆环保标志核发点和全市交通部门核发进京车辆环保合格标志15万个;开展老旧黄标车以旧换新工作,推动黄标车更 新淘汰。    

三、声环境      

状况    

声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影响城市声环境的主要声源是社会生活噪声和交通噪声。    

中心城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声级为54.7分贝(A),比上年升高0.1分贝(A),声环境质量等级为“较好”。环境噪声声源按其面积覆盖率大小排序 为:生活噪声61%,交通噪声24%,工业噪声14.6%,施工噪声0.4%。道路交通噪声平均声级为67.7分贝(A),比上年下降0.1分贝(A), 声环境质量等级为“好”。    

措施与行动    

继续巩固“创模”成果,实施“安静工程”。加强对固定声源的定期检查工作,严格建筑施工申报和公示制度,组织对建筑工地的夜间监督检查。开展夏季及 中高考防噪工作,有效控制了噪声扰民。在中高考考试日,协调公安交管、120急救中心、空军部队、铁路办事处等单位,现场出动执法人员对全市考点周边进行 监控,保证考试顺利进行。通过拓宽道路、禁鸣等措施,有效控制了交通噪声。开展创建安静居住小区工作,2009年在全市范围内创建28个安静居住小区。至 今,我市已有211个居民小区被授予“安静居住小区”称号。通过创建过程,明显改善了居民生活环境。    

四、固体废物处理处置      

状况    

全市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1515.41万吨,综合利用1498.1万吨(含往年贮存8.34万吨),综合利用率为98.32%;其中:工业危险废 物产生量7.82万吨,综合利用2.61万吨,无害化处置5.21万吨,无危险废物排放。医疗废物产生量6576吨,全部无害化处置; 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212.5万吨,无害化处理量192.81万吨,无害化处理率90.73%。    

措施与行动    

进一步加大了危险废物的监管力度:全年对16家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持证单位、212家重点危险化学品企业、52家危险化学品储存单位、66家涉氯单 位、9家废抗生素药渣产生单位和2家废汞触媒产生单位进行了全面检查。积极应对甲型H1NI流感,制定了医疗废物收运处理的应急预案,对全市324家纳入 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范围的医院进行了检查;更换了运输医疗废物单位的专用车辆15台,保证了环境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家电以旧换新工作全面正式启动,我市制 定了拆解企业污染防治方案,自2009年9月1日至12月30日,监督4家拆解企业回收、拆解废家电15万台。积极推进滨海新区南港工业区危险废物处理项 目,以满足滨海新区发展需要。    

五、辐射环境      

状况    

截至年底,我市共有放射源应用单位197家,各类放射源总数2594枚,其中Ⅰ类放射源应用单位8家,共有放射源454枚;Ⅱ类高危险放射源应用单位23 家,放射源488枚;Ⅲ类放射源应用单位13家,放射源99枚;Ⅳ、Ⅴ类放射源应用单位153家,放射源1553枚。    

电磁辐射设备(设施)约11373台,其中移动通信基站8101个。    

放射性废物收贮状况    

全年共收贮放射性废物219桶,废放射性液体270公斤。其中废放射源49枚,总活度为4.93×1010Bq。    

措施与行动    

继续加强对核与辐射的安全监管,全年发放射线装置辐射安全许可证257家;做好核与辐射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准备;完善辐射环境质量监测点位和能力;建设国家辐射监测网天津市站点。    

六、生态环境    

状况    

截止年底,全市累计建成8个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的自然保护区,其中国家级3个、市级5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91115.13公顷,占全市国土总面积的7.64%。    

大港区通过了环保部组织的国家级生态区建设技术评估,西青区生态区建设通过了市环保局组织的考核验收并正式向国家申请进行国家级生态区建设考核验收。西青区王稳庄镇、南河镇,大港区太平镇被环保部命名为第八批全国环境优美镇,全市累计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11个。    

天津市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进入全面收尾阶段,编制完成了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和相关图件。    

措施与行动    

实施《天津生态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开展生态环境建设。紧密围绕‘构筑生态宜居高地’重大战略部署,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和资源开发生态保护的监督管理,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强化了对涉及自然保护区的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    

七、农村环境      

状况    

我市现有117个建制镇、20个乡、19个有农业的街道、3830个行政村,农业人口380余万人。    

截止年底,我市共有34个乡镇编制完成了乡镇环境规划。积极争取中央农村环保专项资金补助和市财政资金支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取得新进展,已完 成5个区县的10个村镇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治理项目,为农村地区增加日处理污水能力17950吨,增加日收集转运垃圾能力约115吨,年削减COD约 2284.5吨。全市累计创建成810个市级文明生态村。    

积极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开展秸秆禁烧监督检查和秸秆综合利用,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和现代化设 施农业建设。全市共建设无公害食品生产基地面积16.4万公顷,绿色食品生产基地面积3.3万公顷,有机食品生产基地面积1130公顷,发展设施农业面积 20多万亩,其他生态农业示范项目184.7公顷。    

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和要求全面完成了我市农业污染源普查任务。    

措施与行动    

贯彻落实全国自然生态和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市新农村建设、生态市建设和示范小城镇建设,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推进农村居住社区、示范 工业园区和农业产业园区“三区”统筹联动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强了农村环境保护,推动开展乡镇环境规划编制,深化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示范创建工作。落实国 家“以奖促治、以奖代补”政策,推动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编制完成并推动实施了《天津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2009-2015年)》。    

 

环境管理    

一、主要污染物减排      

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2009年我市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通过建立高效减排工作体制、完善污染减排法规体系、实行督办机制和强化对减排单位日 常监管,圆满完成减排任务。2009年,全市共完成75个化学需氧量减排项目,20个电力脱硫项目和172个非电企业燃煤锅炉高效脱硫技术改造项目,实现 2009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目标。    

二、生态城市建设      

生态市建设工作稳步推进,《2008-2010年天津生态市建设行动计划》实施顺利,截止2009年底,149项重点项目中已有81项基本完 成,53项正在实施,15项正抓紧着手,基本实现了任务与时间同步;生态区县建设工作正全面展开,中新生态城建设成果显著,大港区已通过国家生态区技术评 估,西青区已正式向国家申请进行国家级生态区建设考核验收,其他区县正在按照生态区县规划要求,稳步推进;构筑“生态宜居高地”的战略部署要求正在逐步落 实,生态环境建设与生态保护的指标体系、目标任务、项目措施和配套政策等正在抓紧研究。    

三、巩固提高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成果      

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各区县政府、各责任部门以生态城市建设为契机,严格按照环保部26项创模新指标的要求,全力以赴做好污染减排、河道治理、污水处理厂及污水管网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加大资金投入,推动重点难点问题解决,使我市各项工作取得一定进展。    

四、滨海新区环境管理      

继续推动实施《天津滨海新区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行动计划(2008-2010)》。积极推动污染减排工程建设,完成年度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减排任 务。实施滨海新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集中会审制度,滨海分局全年召开集中会审31次,积极推动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滨海新区环保系统共审批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555个,报告书144个。依法做好规划环评工作,对天津市南港工业区分区规划、天津滨海旅游区分区规划(2009-2020)和 天津滨海物流加工区总体规划的环境影响报告书提出了审查意见。采取综合治理和严格执法等措施,重点解决大气和水环境污染问题。积极推动环境监测预警中心建 设。开展了“环渤海地区沿海重点产业发展战略环境评价”天津子项目课题研究工作,天津子项目所涉及区域以滨海新区为主,兼顾全市,该项目研究工作已基本完成。    

五、环境法制与环境监察      

认真开展对《天津市环境保护条例》、《天津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天津市引滦水源污染防治管理条例》等我市现行环保地方性法规的清理工作。    

不断加大对环境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共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333起,结案292起。继续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全市 共出动执法人员约15000余人次,检查排污单位8912家次,立案查处环境违法企业154家,结案78件。依法严肃查处一批污染严重、损害群众健康的突 出环境违法问题,专项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果。    

继续开展对重点污染区域内排污企业的监督检查工作。着力解决创模遗留问题以及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污染问题,进一步巩固区域环境综合治理成果。    

六、建设项目环境管理    

全市共办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2562项,其中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323项,环境影响报告表1744项,环境影响登记表495项。通过“以新代老”、推行清洁生产、区域总量控制、环保一票否决、审批公示制度等措施,有效控制了新污染。    

全市共办理环保竣工验收项目1144项,通过环保验收落实环保投资28.84亿元,环保投资占项目总投资额的0.6%。    

验收项目全年共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化学需氧量250.8吨,二氧化硫23186.8吨。    

七、环境监测      

环境质量自动化监测水平进一步提高,新增中新生态城、子牙环保产业园区、空港物流加工区、宝坻里自沽等4套空气自动监测系统全面投入运行;继续开展 灰霾天气空气质量及空气中臭氧的监测试点工作。完成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全项分析;及时开展20条河道改造后水质监测。按照国家要求在北辰、宁河、宝坻区 开展了“以奖促治农村环境质量综合调查”工作。继续推动重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工作,并不断完善污染减排监测体系;国控重点污染源全部实现在线连续监测并与 国家联网;减排监测制度不断完善和规范;制订了《天津市国控重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工作方案》、《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比对监测实施办法》、《国控重点污染源 监督性监测抽测比对及质控工作计划》等;不断完善应急监测体系,制定了《天津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行动预案》,发布了《石化行业应急监测技术规程》。    

八、环境科技      

2009年天津市环保系统共申请科研项目29项,投入科研资金2757万元,登记科研成果6项;获环境保护(部)科学技术奖两项,天津市科技进步奖 三项;共发表论文170篇,其中核心期刊53篇,SCI检索3篇,ISTP检索2篇,EI检索1篇,32篇入选“中国环境学会2009年学术会议论文 集”;设立了“天津市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    

《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16大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之一的“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天津项目8个课题已全部启动实施,共获得中央财政资金9534万元。    

促进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发展。成功争取“联合国低碳经济中心”落户天津;华苑产业园区生态工业园建设基本达标,已申请国家验收;空港物流加工区完成 生态工业园建设规划;《天津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总体规划(2008-2020年)》获得市政府批复,园区融资体制建立,各项建设工作进展顺利。    

全市环保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专职或兼职从事环保产业的企业约800家,从业人员近4万人,实现产值近290亿元,同比增长16.9%。    

九、公众参与      

我市环境信访总量在国家环保部信访统计排名中位于全国31个省市区的第26位,继续保持较低水平。2009年全市环保系统共受理环境信访806件次 (来信395封、来访411件),同比下降15.2%,处理率100%,办结率98%。市环保局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23件,办复率、见面 率、代表和委员满意率均达到100%。    

12369环保投诉热线全年受理环保投诉共11011件,办理率100%。    

环境宣传教育继续以节能减排和生态城市建设为重点,并围绕迎接创模复查,广泛搭建公众参与平台,开展主题宣传活动,举行了“减少污染、行动起来”环 保主题宣传活动暨“津沽环保行”启动仪式,与各方合作组织开展了为期100天的“拒绝一次性筷子——还原一棵树珍爱绿色家园”公众环保大行动、2009年 “老社区,新绿色”环保公益行动第一批天津环保改造项目、“酷中国”全民低碳行动项目——家庭碳排放调查环保公益行动项目、“环保绿色小精灵——关爱母亲 河行动”环保爱心活动和“我助社区创绿色——大学生与绿色社区结对子” 等系列环境宣教活动,继续积极推进社区环保宣传电子屏建设,设置在838个社区的电子屏覆盖了全市各区县,宣传内容包括了各类环保政策、行动和相关知识。 同时通过组织大学生向社区居民宣传环保理念,引导社会公众关注污染减排,注重节能环保,保护生态环境。    

为进一步巩固创模成果和生态城市建设,面向全市中小学、幼儿园联合开展了环保征文、绘画、时装模特系列比赛,共收到作品3200余件,其中221件 获奖,并将成果汇编成了《天津市中小学生环保征文选》、《天津市青少年儿童环保绘画作品选》。举办了天津市绿色学校、幼儿园环境教育培训班,来自全市环保 系统和教育系统的170余人参加了培训。充分利用媒体广泛宣传我市开展节能减排、推进生态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等方面的工作及成果,在天津电台、电视 台、北方网播出创模公益广告。组织力量,制作完成了迎接创模复查的专题宣传片《构筑生态宜居高地——天津市巩固提高“创模”工作纪实》。全年共刊播天津环 境保护工作的新闻稿件960余篇;编辑《天津环境保护》共12期,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宣传了我市环保工作。    

十、环境信息化建设      

完成“国控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能力建设项目”中区县监控室建设以及平台调试工作。    

承担“天津市环境执法业务系统——基础地理信息系统一期建设项目”,完成基础系统建设,同时实现环境质量信息与污染源信息在地图上的表征。    

推动“国家环境信息和环境统计能力建设项目”,信息中心成为环保部项目技术标准规范制修订协作单位。    

十一、国际合作与交流      

围绕我市生态城市建设、节能减排、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等重点工作,积极开展我市对外环境保护技术经济合作,为构筑“三个高地”引进专家、技术和资金支持。    

积极落实与日本北九州市北桥健治市长签署的循环型城市合作备忘录,围绕我市循环经济发展和子牙循环经济区建设,通过开展人员交流互访,组 织商务论坛,推进企业合作,赴日举办子牙循环经济区推介会,接待中日韩三国环境部长会议工作组成员来津考察子牙循环经济区,扩大子牙循环经济区在东北亚的 影响,推动园区规划建设步伐。    

“中美合作于桥水库饮用水安全保障”示范项目基本建成;与日本四日市市合作成功举办了“大气氮氧化物污染防治对策”培训班;成功争取联合国低碳经济发展中心落户我市,多渠道争取资金技术支持,服务我市建设生态城市和低碳经济、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的发展。    

同时,针对“天津市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影响分析”、“水处理技术与工艺”、“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技术推广”、“污水处理厂污泥减量化治理技术”、“天 津市环境管理能力”等主题,积极与瑞典、加拿大、新西兰、以色列、日本、韩国等国家开展合作,建立了国际专家智囊库,为环保重点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