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版本小于9,为了不影响您的浏览效果,请升级IE版本! x

2011年天津市环境状况公报

来源:生态环境局 发布时间:2013-02-18

综 述

2011年是 “十二五”开局之年,全市环保系统在市委、市政府和环保部的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市委九届八次、九次全会精神, 紧密围绕我市经济建设和环保重点工作,积极推进生态城市建设和节能减排,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1.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

201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首次超过万亿元,达到11190.9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16.4%。按常住人口1354.58万人计算,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到84337万元,按年平均汇率折合13059美元,比上年增长10.8%。

三次产业全面发展,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3.8%、 18.3%、 14.6%。三次产业结构分别为1.4:52.5:46.1。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921元,增长10.8%。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200元,增长15.5%。

2.环境质量

2011年,全市环境质量主要指标保持较好水平。环境空气质量达到或优于二级良好水平的天数为320天,占总监测天数的87.7%,其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 年均值分别为0.093毫克/立方米、0.042毫克/立方米、0.038毫克/立方米,均达年均值二级标准;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 100%,全市国控河流断面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总体为83.3%;近岸海域水质略有下降;中心城区道路交通噪声平均声级为67.5分贝(A),区域环境噪声 平均声级为54.4分贝(A),声环境质量等级分别处于“好”和“较好”水平;辐射环境质量良好,电离辐射指标保持在环境本底范围内,均符合相关标准。

3.环境建设与环保投入

全市用于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工业污染源治理、新建改建扩建项目“三同时”环保设施建设、环境管理能力建设等环境保护投入298.79亿元。

4.主要污染物减排

2011年,全市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23.58万吨,比2010年下降1.09%;氨氮排放量为2.64万吨,比2010年下降5.34%;二氧化硫排放量为23.09万吨,比2010年下降3.00%;氮氧化物排放量为35.89万吨,比2010年上升5.49%。

5.生态城市建设

生态市建设工作稳步推进,《2011-2013年天津生态市建设行动计划》实施顺利,实现了任务与时间同步;生态区县建设稳步推进,与2010年相比,有12项指标明显改善;西青区被环境保护部授予“国家生态区”称号。

6.滨海新区环境保护

滨海新区环境空气质量达到或优于二级良好水平天数为313天,占全年总监测天数的85.8%,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 年均值分别为0.098毫克/立方米、0.046毫克/立方米、0.035毫克/立方米;饮用水源地达标率为92.9%;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声级为52.2 分贝(A), 比2010年上升了0.8分贝(A),道路交通噪声平均声级为67.2分贝(A),比上年上升0.5分贝(A),声环境质量等级分别处于“较好”和“好” 水平。

环境状况

一、水环境

状况

天津市饮用水源水质保持良好水平,符合地表水Ⅲ类标准,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海河等城市景观河道水质断面达标率85.7%;

全市国控河流断面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总体为83.3%;

近岸海域水质略有下降。

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全市污水排放总量为 62807万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为19226万吨,生活污水排放量为 43552万吨。

全市COD排放总量为23.58万吨,其中:工业废水中COD排放量为2.43万吨,生活污水中COD排放量为 9.64万吨。

措施与行动

编制专项规划,促进水污染防治。编制完成《海河流域(天津市)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天津市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目标是全面消除城市建成区景观水体黑臭现象,实现“大天津水清”;削减入海污染物总量,保持近岸海域水质稳定。

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累计投资1.5亿元,建设完成于桥水库周边近期水污染源治理(一 期)工程;编制完成《于桥水库周边保护发展规划》,按照“南迁北管”的政策,启动库区移民搬迁和生态修复工程;继续落实“天津市在河北省境内实施引滦水源 保护工程专项资金”,支持引滦上游取消网箱养鱼、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建设、尾矿砂及河道综合治理、环保能力建设等水质保护项目;组织对各区县辖区内主 要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开展巡查工作。

编制重金属规划及2011年度实施方案。《天津市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通过市 政府批复后开始实施。为做好2011年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市环保局组织编制完成了《天津市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实施方案。开 展重金属专项执法检查,依法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加强铅蓄电池行业污染防治工作,制定了工作方案,下发了《关于切实加强铅蓄电池及再生铅行业污染防治工作的 通知》,对我市工作进行了整体部署,全面开展了铅蓄电池行业专项行动。严格涉重新项目总量核算,确保我市重金属污染物新增排放量零增长。调查掌握了我市近 几年来的重金属新增项目和削减项目情况,逐一建立档案。

加强排海口和近岸海域环境管理。开展全市入海通道现状调查,掌握27个入海直排口水量、水质情况,为控制主要污染物入海总量奠定基础;结合海洋部门确定的海洋功能区划,确定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调整方案,为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提供支持保障。

二、大气环境

状况

2011年,全年环境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的良好天数为320天,占全年监测天数的87.7%,其中一级天58天;三级天45天。可吸入颗粒物为影响环境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

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全市排放二氧化硫23.09万吨,其中工业排放量为22.19万吨;烟(粉)尘排放量为7.63万吨,其中工业排放量为6.57万吨。

措施与行动

推动燃煤供热锅炉房改燃并网工作。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天津市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核心 区淘汰燃煤锅炉房实施方案》。方案确定了“十二五”期间,全市将推动完成163座465台燃煤供热锅炉改燃并网工作任务。全面落实供热燃煤锅炉房环保达标 管理工作,环保部门开展了采暖期供热燃煤锅炉排放达标专项执法检查,依法对排放超标单位进行了处罚。

强化工业污染源管理。从火电、钢铁企业等重点行业入手加强重点污染物排放控制,组织推动火电 厂烟气脱硝治理及钢铁企业烧结机烟气脱硫脱硝治理,确定并下达了全市7家电力企业20台20万千瓦以上燃煤机组烟气脱硝治理任务,以及6家钢铁企业14台 烧结机烟气脱硫脱硝治理工程任务。

加强扬尘污染监管。落实部门监管责任,市环保局会同市建交委、市市容委、市国土房管局加强建设、拆迁、道桥施工工地,以及道路运输撒漏的监督管理,组织执法人员开展了全市建设、拆迁、道桥施工工地扬尘污染检查。

实施“黄标车”治理工程。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天津市“黄标车”治理工作方案》,明确了环保、公安、财政、编办、法制办、发改委、市委宣传部等相关部门,在“黄标车”限行、补贴资金、机构编制、立法工作、宣传策划等黄标车治理工作中的具体任务。

三、声环境

状况

声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影响城市声环境的主要声源是社会生活噪声和交通噪声。

2011年天津市中心城区道路交通噪声平均声级为67.5分贝(A)质量等级总体评价为“好”。中心城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声级为54.4分贝(A)质量等级总体评价为“较好”。

措施与行动

市环保局、市教委、市公安局、市建委、市政公路局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建立联动机制,开展中 高考及夏季防噪工作,为中高考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在全市各区县开展2011年安静居住小区创建及2005、2007、2009年安静居住小区复测工 作,新建21个安静居住小区,并组织了区县噪声管理人员培训。落实国家十一部委《关于加强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改善城乡声环境质量的指导意见》,我市十二 个相关部门分别制定了各自工作计划,并启动了天津市安静工程实施方案研究项目。认真研究办理群众信访投诉,各有关部门妥善处理天津站火车及快速路噪声等问 题。通过电台《走进直播间》及报纸、网络宣传,向广大市民宣传噪声污染相关法律法规,倡导社会文明新风尚。

四、固体废物处理处置

状况

全市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1736.59万吨,综合利用1733.62万吨(含往年贮存 5.49万吨),综合利用率为99%;其中: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14.3万吨,综合利用10.6万吨,无害化处置3.7万吨,无危险废物排放。医疗废物产 生量8100吨,全部无害化处置;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213.35万吨,无害化处理量200.7万吨,无害化处理率94.07%。

措施与行动

制定实施了《天津市危险废物及医疗废物监管工作实施方案》,加强危险废物经营单位环境监管, 初步建立国控、市控、区控三级危险废物重点企业监管网络,开展对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和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持证单位检查,在环保部2011年度危险废物规范化 管理督查考核中,我市位列华北六省(市)督查考核第一,尤其是危险废物经营单位抽查合格率达90%以上。进一步规范了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规范化审核制度, 完善了《天津市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审批程序》。国家危险废物处置工程(天津)中心批准建设,编制《天津市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发展规划》,推动建设4家废 弃电器电子产品拆解企业建设。同生化工厂40万吨铬渣无害化处理项目建设全面完成并开始试处理。完成了我市重点行业企业环境风险及化学品检查工作。

五、辐射环境

状况

截至2011年底,我市共有各类放射源3181枚,其中应用Ⅰ类极高危险放射源的单位8家, 放射源592枚;Ⅱ类高危险放射源23家,放射源458枚;Ⅲ类危险放射源26家,放射源123枚; Ⅳ、Ⅴ类低危险放射源169家,放射源2008枚。2011年放射源应用单位和放射源总量比2010年均有所增加。

电磁辐射设施约14538台,新增移动通信基站2125个,对45座输变电设施进行验收。

天津市城市放射性废物库全年安全收贮废放射源53枚,总活度约3.44×1011贝可,收贮放射性废物110桶。

措施与行动

继续加强对核与辐射的安全监管,全年核发辐射安全许可证43件,完成异地备案和转让审批458件。完成我市首家辐照装置退役的终态验收工作,得到国家环保部无限制开发利用的批复;完善辐射环境质量监测点位和能力;完成国家辐射监测网天津站点的基建和试运行。

六、生态环境

状况

全市目前建成8个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的自然保护区,其中国家级3个、市级5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91115.13公顷,占全市国土总面积的7.64%。

西青区生态区建设工作正式通过了环境保护部组织的考核验收。截至年底,全市农村共有44个镇完成环境规划的编制,累计21个镇和1个村通过市环保局组织的国家级生态镇、生态村验收,并上报国家。

以国家和我市下达的“以奖促治、以奖代补”项目为重点,开展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为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市开展了示范小城镇建设试点工作,使农村环境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村环境面貌逐步改善。目前全市示范小城镇建设试点扩大为43个镇6个村,并已有20个试点镇基本建成。

措施与行动

继续实施《天津生态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开展生态环境建设。贯彻落实全国自然生态和农 村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精神,深入推进生态镇的创建工作。落实国家“以奖促治”政策,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以示范小城镇为龙头,推动“三区”统筹联动发 展,推动完善示范小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和资源开发生态保护的监督管理,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强化了对涉及自然保护区的国家 重点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开展了天津市自然保护区基础状况调查,组织开展了《天津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编制工作。

环境管理

一、主要污染物减排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减排工作,市政府多次专题研究,听取各部门汇报。2011年3月25 日,市政府召开第6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天津市“十二五”污染减排工作方案》,确定了“十二五”减排总体思路,即由以工程减排为主向结构减排、工程减 排并重转变,实施“五项主要任务”,采取“四项保障措施”,落实减排责任制。市政府以落实“四项保障措施”、“五项主要任务”和重点减排工程为主要目标, 将全市“十二五”减排指标和任务分解落实到各相关责任单位,并与16个区县政府、6个市相关委局和24家企业签订了“十二五”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责任书。 进一步修改完善了减排责任考核办法,将考核结果纳入全市社会经济运行指标体系。各区县政府以“增减平衡”为目标编制了年度减排计划。对国家、市、区各级审 批项目均实施严格的总量来源审核,严格落实新建项目新增排放量“新老挂钩,增减平衡”的要求。为保证减排工作的顺利开展,市环保局定期召开全市减排工作调 度会,掌握各区县减排工作进展情况,采取现场督办、跟踪督查等措施督促企业按时完成减排工程。市政府召开全市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推动会,熊建平副市长 在会上提出具体要求,并带队对重点减排工程进行现场检查。市政府督查室、市监察局多次对减排工程进行重点督查,对存在问题的区县和单位进行重点推动,有效 地推进减排工作进展。

经环保部核查认定,2011年新增城镇常住人口55.29万、新增全社会煤炭消耗量 494.00万吨。我市新增污染物排放量:化学需氧量1.81万吨、氨氮0.23万吨、二氧化硫2.26万吨、氮氧化物3.32万吨。国家核查确认我市 106个减排项目产生减排量:化学需氧量1.99万吨、氨氮0.37万吨、二氧化硫2.99万吨、氮氧化物1.45万吨。

二、生态城市建设

2011年,市政府颁布实施《2011-2013年天津生态市建设行动计划》,计划三年内着 重在节能降耗、污染减排、水环境治理、绿化、固体废物治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循环经济等七个方面开展工程治理,推进我市生态市建设有较大的进展,努力为 全市人民提供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在各区县政府、市级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生态市建设指标全部达到年度目标预期值,与2010年相比,有12项指标明显改善;行动计划安排的166项工程,有58项完工。

西青区被环境保护部授予“国家生态区”称号。

三、滨海新区环境管理

2011年,继续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实行新区环保行政许可事项分级审批,原则上涉及重点项目由新区审批,其余下放至各级管委会。新区以推动完成污染减排任务为抓手,大力加强环境治理,提高公众环境意识,全面提升环境保护水平。

总量减排工作扎实推进。组织开展了《滨海新区“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编制工作, 深挖减排潜力,完善“十二五”的减排项目。印发了《滨海新区“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责任分工。2011年共安排了18个 水污染减排和23个气污染减排项目。开展了减排专项检查,落实总量平衡各项要求,控制主要污染物新增量为零。积极探索工艺减排、湿地减排等污染减排新模 式,开展排污交易调研。对全区生活及工业污水处理厂基础信息及运行现状进行调研、梳理,并与泰达低碳经济促进中心联手建立了“滨海新区碧水低碳产业联 盟”。

环境治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加强对污染源的监管,督促重点企业制定并完善环境应急预案,组织各 管委会环保部门进一步加强污水处理厂的监督与管理,促进减排和水污染防治工作,改善水环境。开展了海洋执法专项检查及陆源溢油风险大检查工作,对区域内主 要的加工和储油单位加大执法检查力度,确保生产工况稳定、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深入开展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突出重点行业及重点企业防治,深化污染治 理,防范重金属污染事件发生。加强对陆源污染监管,推动北塘污水处理厂、南排河污水处理厂等重点项目的建设。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组织对辖区内重点供热 燃煤企业燃煤锅炉及除尘脱硫设施进行了专项检查,开展二恶英排放重点行业污染防治专项检查工作,加强扬尘及异味污染控制,2011年空气质量二级及二级以 上天数达到85%的要求。进一步推进国家级生态镇建设,小王庄镇被国家环保部命名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编制完成《滨海新区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十二五”规 划》,启动《滨海新区生态城区建设规划》。完成营城污水库污泥治理工程等固体废弃物治理工程,全区产生危险废物的企业已实行分级管理。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 核泄漏事故后,针对区内使用放射源和射线装置的企业多,活度剂量大的现状,加强了辐射工作管理。按照新调整的《天津市<城市声环境噪声标准> 适用区域划分》滨海新区对全区噪声监测点位进行了重新调整,对滨海新区核心区实行统一规划的网格监测,保证声环境质量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代表性和连续性。 作为2011年20件民心工程项目的安静居住小区创建工作共有5个社区已通过市验收组的考核验收。

四、环境法制与环境监察

加强环境立法工作,进一步健全我市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为保护和改善我市的大气环境质量,加强 我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工作,研究起草了《天津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并依法提请市人民政府审议。为促进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不断提高群众环境保 护意识,将《天津市环境教育条例》列入市人大常委会2011年度立法预备项目。同时,为配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的贯彻实施,按照市人大、市政府 法制办的统一部署,开展对《天津市水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天津市噪声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等我市现行环保地方政府规章的清理工作。

认真组织开展环境法制培训,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2011年,对市环保局机关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环保系统法制机构人员及执法人员分期开展环保专业法律和公共法律知识的培训工作,共计培训约800余人次。

严格执法,不断加大对环境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按照全国统一部署,2011年继续开展“整治 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在全市范围内对重点行业重金属排放企业、铅蓄电池行业企业开展了专项检查,并加大了对污水处理厂、电力企业和钢 铁企业的监管。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18796人次,检查排污单位9010家次,全年共计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84起,结案45起。依法严肃查处了一批污染 严重、损害群众健康、影响社会和地区稳定的突出环境违法问题,专项行动取得了明显成效,有效遏制了环境违法行为。

继续开展对重点污染区域内排污企业的监督检查工作。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污染问题,进一步巩固区域环境综合治理成果。

五、建设项目环境管理

2011年全市共审批建设项目环评4152项,其中报告书审批599项,报告表审批2457 项,登记表审批1096项。通过严格环保准入、污染物总量控制等措施,有效控制了新污染源。全市共办理环保竣工验收项目1220项,通过环保验收落实环保 投资54.32亿元,占验收项目总投资的5.4%。

六、环境监测

2011年,我市空气环境状况的空气自动站达到27座,承担着国家要求的各项监测项目,开展对PM10、臭氧及挥发性有机物等项目的监测评估,全年月监测数据获取率达到规范和城考有效数据获取率要求。

加强引滦、引黄及其他饮用水源地的水环境监测,三岔口和果河桥2座国家托管站和市控的三座自动站按照运行数据有效率、周报上传数据有效率、周核查率、月比对率4项指标进行综合评分,均达到国家考核要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继续保持100%。

继续推动重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工作,我市共对23家国控废气企业,41家国控废水企业及污水处理厂,完成了自动监测设施的安装,共计安装SO2设备71台,NOX设备71台,COD设备45台,NH3-N设备24台,安装率达85.8%。安装数量和进度达到了环保部的总体要求。

完成了国家地表水、环境空气、噪声监测网“十二五”点位调整工作。全面加强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增加监测项目7项,扩展监测方法12个,监测领域扩展为9大类240项。

圆满完成全国环境污染事故(天津地区)应急监测演练,并高质量完成环保部部署秦皇岛海域海水应急监测工作,受到环保部表扬。

开展了环保部在天津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生物毒性预警试点工作。完成了铅蓄电池企业专项监督性监测及增塑剂生产企业专项监督性监测等。“天津市污染源在线监控数据管理系统”、“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管理预警系统”等项目通过验收,为在线监测的深入开展奠定了基础。

2011年,按照环保部统一部署,圆满完成对新疆、西藏兄弟省市的技术援助工作。

2011年,天津市环境监测中心荣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及环境保护部授予的全国环境保护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七、环境科技

2011年科研项目成果丰硕,共获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环保部环境保 护科学技术三等奖3项;出版编(译)著11部,获得专利授权10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项,发表论文157篇,其中SCI收录2篇,EI收录5篇,国内核 心期刊发表77篇,一般期刊发表69篇,国内会议发表4篇,32篇入选“中国环境学会2010年学术会议论文集”;开展“天津市第十届环保科技优秀论文” 评选,共评出获奖论文63篇,其中一等奖13篇,二等奖19篇,三等奖31篇。

《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16大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之一的“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天津项目14个示范工程通过专家验收。成功申报“十二五”水专项。

创立、创建了“国家环境保护危险废物处置工程技术(天津)中心”、“天津市环境规划院”、“天津市低碳发展研究中心”、“天津市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天津市恶臭污染控制工程中心”、“天津市环科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已获得CMA计量认定)”等6个科技创新平台。

组织制定《污染水体沉积物修复限值》、天津市《工业窑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2项地方环境保护标准。完成《橡胶制品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2项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定修订。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绩效评估和滨海高新区华苑科技园国家生态工业园区验收工作均通过技术核查。保税区空港经济区生态工业园建设规划通过专家初审。

组织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管理及操作人员岗位培训4期,408名培训现场管理和操作人员获得了环保部颁发的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岗位证书。2011年有6家企业获得环保部颁发的运营资质。

充分利用“环境日”、“科技周”等,通过组织开展“走进低碳”专题讲座、“大学生志愿者千乡 万村环保科普行动”、环保志愿者骑行队下社区进行低碳知识科普宣传等一系列活动,广泛普及环保科学知识。我局和环境学会被授予“天津市第二十五届科技活动 周先进组织单位”荣誉称号。天津市环科院被授予“《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八、公众参与

2011年全市环保系统共受理来信318封、来访298批次、电话12279件次、电子邮件 737件次,办复率100%。其中来信同比下降26%,来访同比下降15%。全年未发生群体性环境信访事件。我市环境信访总量位于全国31个省市区的第 27位,进京信访量明显下降。市环保局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共10件,办复率、见面率、满意率均达到100%。

12369环保举报热线全年受理投诉共7159件次,同比下降12.7%,办理率100%。

开展多层次环保宣传活动,不断提升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意识。成功举行了第40个纪念“六? 五”世界环境日大型宣传活动;完成了《我们居住在同一个地球上》、《减少废弃物走进循环型社会》在我市的宣传及试行推广活动;此外,实施了“安利在行动 ——盲童的环保世界”项目,开展了“结爱心对子”携手环保行动、助视障女孩圆音乐梦、视障学生津城快乐环保行及“我环保 我友爱”废旧物品制作等活动,使环境宣传教育逐步普及到特殊群体;组织“嘉吉亲水之旅”、农村环保下乡等系列环保宣传活动,进一步扩大了环境保护宣传教育 的覆盖面。

加大环境新闻宣传力度,营造人人参与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宣传我市节能减 排、生态市建设和农村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可喜成果。积极向各级各类媒体提供新闻通稿、素材。2011年,中央及本市各新闻媒体共刊播我市环保工作的新闻稿件 628篇次,及时回应舆论关切,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编辑《天津环境保护》专刊11期;搭建环境宣教与公众交流平台,拓宽环境保护信息发布的渠道,建立 环保公众参与网站“天津环境”。

继续开展绿色系列创建活动,深化环境教育工作。召开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创建领导小组联席会; 完成第四批市级绿色社区命名表彰工作;做好国际生态学校垃圾减量化项目试点学校的推荐工作;成功启动“送三精蓝瓶回家”环保公益活动;启动以“关爱森林, 善待地球”为主题的“卡特彼勒公益森林”活动及“绿色小超人”活动;组织开展了全国校园节能减排优秀案例征集评选、“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环保书 画、摄影比赛以及“松下生态学校植树活动”、“低碳45分钟?绿色课堂讲义征集大赛”等全国环境教育主题活动。

加强国内外交流,开展多层次环境教育培训。举办天津市绿色社区创建工作培训班,全市各级绿色 社区创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居委会、社区、物业公司的100余名负责人参加了培训;组织我市青少年儿童参加《全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环保艺术大 赛》;组织本市绿色学校学生代表参加日本四日市举办的“四日、天津、长滩高中生环境研讨会”。

积极推进环境教育立法工作。2011年,《天津市环境教育条例》项目列入了我市立法预备项目。目前,该条例已完成了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工作,被列为市人大常委会2012年立法审议项目。

九、环境信息化建设

按照《国家环境信息与统计能力建设项目——天津工作方案》的部署,接收安装《国家环境信息与 统计能力建设项目》(以下简称环统项目)的相关设备,完成天津市环保局与环保部网络设备安装调试工作,在规定的期限内很好地完成了天津市与环保部网络线路 连通的任务,完成天津市各区县环保专网光纤线路改造工程,按照“国家环境信息与统计能力建设项目”总体进度要求圆满完成任务。

天津市被确定为项目总体组试点城市之一,试点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基础软硬件联合实施,二是数据传输与交换平台,三是应用系统支撑平台应用系统集成。目前水、海洋、大气、噪声、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现阶段报送格式已经基本确定,以实现数据上报环保部的功能。

完成《环境数据访问控制技术规范》编制和评审工作,该技术规范现已应用到《国家环境信息与统计能力建设项目》中。

在网站建设方面,2011年配合局办公室及人事处增加信息公开内容,完成《关于调整我局政府信息公开审核发布权限和方式方案》,并形成内容管理制度,制作天津市环保局网站栏目维护责任分工表,确保信息定期更新及动态更新。

十、国际合作与交流

扩大和深化天津-住友下一步的合作,市政府与日本住友商事株式会社签订了《天津市人民政府—日本住友商事株式会社环境保护委员会(第二期)活动框架协议书》,由我市与住友商事共同开展《构筑天津市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信息交换系统》等项目。

市发改委、市环保局共同与日本北九州市环境局签署了《关于建设低碳社会合作备忘录》,三方将加强在低碳管理、低碳产业、低碳社区、低碳技术、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合作,定期开展交流活动,挖掘两市开展合作的项目。

“中美合作于桥水库饮用水安全保障”示范项目建设完成,邀请美国专家来津进行项目运营培训并完成课题报告大纲;实施我市“中日韩十城市海岸清洁活动”,组织来自社会各界的环保志愿者百余人在东疆湾人工沙滩开展清扫海岸活动。

与日本四日市合作在津成功举办了“2011年天津市—四日市市低碳城市建设与规划研讨会”培 训班,并选派6名同志就该主题赴日本进行研修;组织了我市中学生赴四日市参加环境保护交流活动,推动了我市中学生环境教育的国际交流;成功实施日本海外协 力机构(JICA)“提高天津市环境管理能力项目”三期,组织我市环保相关工作人员14名赴日本培训,并在津举办“JICA天津企业环境管理培训班”,共 有来自环保及其他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的相关人员200余人参加了培训;成功完成2011年引智项目——地表水监测预警系统建设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