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版本小于9,为了不影响您的浏览效果,请升级IE版本! x

2012年天津市环境状况公报

来源:生态环境局 发布时间:2013-06-05

    201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环保系统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和第七次全国环保大会 精神,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工作思路,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以生态城市建设为平台,以主要污染物减排为重点,出色履行职责,全面提高工作 水平,开创了天津环境保护发展新局面。

    2012年,全市环境质量主要指标保持基本稳定。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1环境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年均值分别为0.105毫克/立方米、0.048毫克/立方米、0.042毫克/立方米,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超过国家年均值二级标准(0.10mg/m3)5.0%, 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均达年均值二级标准;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100%,全市国控河流断面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总体为80.0%;近岸海域 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较2011年有所下降;中心城区道路交通噪声平均声级为67.9分贝(A),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声级为54.3分贝(A),声环境质量等级 分别处于“好”和“较好”水平;辐射环境质量保持稳定,电离辐射指标保持在环境本底范围内,均符合相关标准。

    注1: 按标准实施年限,2012年仍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如无特殊说明,均按照此标准进行评价。

环境状况

水环境

    全市饮用水源地宜兴埠泵站水质保持良好水平,国家饮用水源地水质考核指标均未出现超标现象,水质达标率已连续11年保持100%。引滦河道水质良好,与 2011年持平。于桥水库总体为Ⅲ类水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为50.2,处于轻度富营养状态。与2011年相比,水中营养盐浓度有所升高,营养化水平由中 营养提高到轻度富营养。

全市地表水国控断面中,Ⅰ~Ⅲ类水质断面占50.0%,劣Ⅴ类占20.0%,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总磷和氨氮,断面超标率均为50.0%。与2011年相比,各断面水质无显著变化。按照水环境功能区评价,水质达标率为80%。

全市近岸海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较2011年有所下降。

大气环境

    按照空气污染指数(API)评价,全年环境空气质量达到或优于二级良好水平的天数为305天,占总监测天数的83.3%,其中一级46天,三级及以上61天;可吸入颗粒物为影响环境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

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年均值分别为0.105毫克/立方米、0.048毫克/立方米、0.042毫克/立方米,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超过国家年均值二级标准(0.10mg/m3)5.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均达年均值二级标准。

声环境

    全市中心城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声级为54.3分贝(A), 比2011年下降0.1分贝(A),区域声环境质量等级为“二级”,评价结果为“较好”。

    2012年影响全市中心城区声环境的主要噪声源为生活噪声和交通噪声,所占比例分别为80.3%、10.6%。

全市中心城区道路交通噪声平均声级为67.9分贝(A),比2011年上升0.4分贝(A),声环境质量等级为“一级”,评价结果为“好”。

    全市中心城区功能区噪声昼间平均声级均达标,夜间平均声级1-3类声环境功能区均达标,4类声环境功能区超标4.5分贝(A)。

辐射环境

    全市共有各类放射源3258枚,其中应用Ⅰ类极高危险放射源的单位8家,放射源576枚;Ⅱ类高危险放射源21家,放射源473枚;Ⅲ类危险放射源21 家,放射源137枚; Ⅳ类低危险放射源88家,放射源1278枚、Ⅴ类低危险放射源79家,放射源1092枚。2012年放射源应用单位和放射源总量比2011年均有所增加。

电磁辐射设施约16330台,新增移动通信基站1795个,对21座输变电设施进行验收。

天津市城市放射性废物库全年安全收贮废放射源106枚,总活度约2.98×1011贝可,收贮放射性废物117桶。2012年收贮的废放射源数量比2011年增加了近一倍,废放射源总活度持平。

生态环境

    2011年(因遥感解译数据滞后,生态环境评价2011年),全市生态环境状况指数为55.77,处于“良”水平。其中,生物丰度指数为:34.56;植 被覆盖指数为:30.11;水网密度指数为:57.34;土地退化指数为:13.72;环境质量指数为:82.54。各区县中,滨海新区、西青区、蓟县、 宁河县评价结果为“良”,宝坻区、东丽区、津南区、静海县、武清区、北辰区和市内六区评价结果为“一般”。

排放状况

废水

    全市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22.95万吨,比2011年下降2.68%;氨氮排放为2.55万吨,比2011年下降3.29%。

废气

    全市二氧化硫排放量为22.45万吨,比2011年下降2.80%;氮氧化物排放量为33.42万吨,比2011年下降6.87%。

固体物废物与危险废物

    全市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1820.01万吨,综合利用量为1816.50万吨(其中包括综合利用往年贮存的工业固体废物3.29万吨),综合利用率为 99.63%。我市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为13.11万吨、废包装桶31.1万桶;危险废物综合利用量为8.16万吨,无害化处置量为4.95万吨,洗桶 31.1万桶,工业危险废物零排放。我市医疗废物产生量为8450吨,比上年增长4.32%;无害化处置8450吨,无害化处置率为100%。城市生活垃 圾产生量213.19万吨,无害化处理量为202.96万吨,无害化处理率95.20%。

措施与行动

污染防治

    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按照《水污染防治法》要求,启动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调整工作,初步完成于桥水库保护区划定的技术方案。完成《天津市案例地区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报告》。

    强化地表水环境质量管理。优化调整地表水环境监测网络,监测断面从过去的180个提高到295个,实现了一级河流与二级河流、一类功能区与二类功能区、入 境和出境、重点河流行政跨界全覆盖,开发了水环境统计分析系统。市环境监测中心重点针对主要景观水体、环境敏感水域、重要农灌河道和入海口等60条河流 (湖库)97个断面开展监测评价,实现规范化、常态化。

    调整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为维持海洋生态平衡,促进滨海新区岸边建设和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根据我市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组织拟订了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将市辖约2000平方公里海域划分为4类21个环境功能区,并相应确定了水质保护目标。

    推进水污染防治基础设施建设。2012年,全市通过环保验收的城镇和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共45座,设计处理能力256万吨/日,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 88%,污水处理设施日益完善。2万吨/日以上污水处理厂按照环保部要求完善了中控系统,实现10项指标全监控、数据曲线双展示、1年以上保存时间。

    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会同市有关部门编制并组织实施了《天津市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实施方案》。坚持实行涉重金属新扩建项目 重金属排放量“等量置换或减量置换”,严格项目审批。对重金属企业加强现场监察和监测,开展重金属专项执法检查,加强铅蓄电池行业污染防治工作,推动电石 法生产聚氯乙烯企业使用低汞触媒替代高汞触媒,依法查处环境违法行为。推动重点项目实施,其中2个重金属污染防治规划重点项目完成治理任务。组织开展重金 属污染防治规划年度实施情况自查,建立重金属新增项目和削减项目档案,顺利通过环保部核查,考核成绩名列全国第一。

    严格控制燃煤污染。按照《天津市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核心区淘汰燃煤锅炉房实施方案》,市建交委、市环保局推动落实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核心区163座465 台燃煤锅炉改燃并网工作任务。2012年,全市完成20座燃煤锅炉房改燃并网任务。实行全市供热燃煤锅炉房环保达标管理,市环保局、市供热办联合组织开展 采暖期燃煤锅炉执法检查,改善采暖期环境空气质量。严格控制燃煤供热锅炉项目审批。

    组织推动 “黄标车”治理工作。在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市环保局牵头组织推动“黄标车”治理工作取得良好进展。全面实施了在用机动车黄绿标志管理;实施“黄标车”区 域限行;实施“黄标车”提前淘汰补贴,完成8000余辆 “黄标车”补贴、拆解申请的联审,发放补贴约7000余万元;实施外省市机动车转入审核管理工作;推动简易工况法检测线建设,完成3个示范站建设。

     强化工业污染源管理。从火电、钢铁企业等重点行业入手全面加强工业锅炉、燃煤机组烟气脱硫、脱硝和烟粉尘治理,有效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完成国投津能发电 有限公司等2家电力企业3台火电机组烟气脱硝治理,及天钢联合钢铁有限公司等2家钢铁企业4台烧结机烟气脱硫除尘治理,33台工业自备电站小火电机组淘汰 和深度治理,以及电厂、钢铁等8家工业企业烟粉尘治理,中石化热电部、北疆电厂等7台发电燃煤机组取消了烟气旁路,完成天津第一热电厂8#-11#燃煤机 组关停任务,推动落实陈塘庄热电厂4#、6#、8#和9#燃煤机组搬迁改造。开展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污染调查,建立污染源排放清单,并分解和落实挥发性 有机物重点治理工程项目。

    加强扬尘污染监管。落实部门责任,市环保局会同市建交委、市市容委、市国土房管局加强建设、拆迁、道桥施工工地,以及道路运输撒漏的日常监管,四委局每年 组织全市各区县政府开展扬尘污染控制自查工作,并联合对重点区域在建施工工地开展扬尘污染控制现场检查,督促、规范施工工地各项防尘措施的落实。

    组织实施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规划。认真组织推动实施2012年国务院批准的《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规划》确定的340个重点治理工程项目,编制《天津市“十二五”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2013年度实施方案》,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区县落实大气污染治理各项任务。

    市环保局、市教委、市建交委、市公安局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建立联动机制,开展中高考及夏季防噪工作,为中高考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在全市各区县开展 2012年安静居住小区创建及2006、2008、2010年安静居住小区复测工作,新建22个安静居住小区。贯彻落实国家十一部委《关于加强环境噪声污 染防治工作改善城乡声环境质量的指导意见》,编制完成《天津市安静工程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草稿)。依据《天津市<声环境质量标 准>适用区域划分》,完成“十二五”天津市声环境质量监测点位调整工作。配合市残联开展第十三次全国“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认真研究办理群众信访 投诉,妥善处理快速路噪声扰民等问题。

固体废物

    同生化工厂历史遗留的40万吨铬渣全部无害化治理完毕;开展了对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和经营单位规范化管理检查,顺利通过环保部华北督查中心年度督查考核;严 格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审核,制定公布了《危险废物经营许可审批程序》、《关于工业危险废物鉴别及程序的说明》,调整了《电子及相关行业危险废物经营许可申 请条件》;推动天津滨海工业危险废物处置中心项目加快建设;加强医疗废物管理,环保、卫生部门开展了我市医疗卫生机构情况摸底调查;对应纳入集中收集处置 范围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了筛查、补漏;启动宁河县农村医疗废物集中收集处置试点工作,推动农村及偏远地区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工作;《天津市废弃电器电子产品 处理发展规划》得到环保部批复同意,4家规划内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拆解单位换发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格许可证》;制定《天津市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拆解处 理审核工作方案》(暂行)并组织实施。

辐射

    加强能力建设,全面提升监测能力和水平。为全面提升我市辐射环境监测能力建设水平,保证辐射环境质量监测,提高日常监管水平,加大执法力度,2012年利 用环保专项购置了现场监测、监察设备,基本达到全国核与辐射能力建设中的便携式仪器设备配置要求;积极参加环保部组织的仪器比对活动,并取得良好成绩;加 大监测技术人员培训力度,全年参加环保部组织的核与辐射专业培训20余人次。

    完善监测点位提高数据质量,做好辐射环境监测工作。2012年我市增加了三个环境辐射剂量率自动连续监测点的试运行工作,其中一个是标准站设在天津市环保 局其他两个为基础站分别设置在宝坻区和滨海新区大港;为了确保环境质量数据的准确度,增加了辐射环境γ剂量率中累积剂量的监测频次,由原来的1次/年变为 2次/年;全年共完成各类介质122个样品的采集,监测。全年报送电离辐射数据1888个、电磁辐射数据270个。

    以专项行动为契机,推动监管,带动全市核与辐射监管上水平。2012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全国核技术利用专项检查专项行动” 是继“清查放射源,让百姓放心” 专项行动以来,全国辐射领域开展的影响大、覆盖面广、持续时间长的一次重要的核与辐射安全环保行动,也是贯穿我局2012年监管工作的重点。按照环保部 《全国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综合检查专项行动方案》要求,我们把专项行动与日常监管紧密结合,同时加强组织领导,及时动员部署,注重宣传发动,实施各部门联 动,全面排查不留死角。专项检查期间,组织市区两级先后出动监管人员2000人次,对全市531家辐射工作单位和17家废旧金属回收熔炼企业进行了全面排 查、检查。该专项行动,强化了企业的安全责任,规范了监管程序,摸清了底数,提升了环保监管队伍的素质,树立了核安全文化意识,促使我市的核与辐射监管工 作迈上了新台阶。

    落实统一监督管理职责,加强部门联动,确保全市核与辐射安全。在监管中,严格按照法规要求落实统一监管职责,全年我市核发辐射安全许可证122件,完成异 地备案和转让审批560件;组织完成“许可证”抄报同级公安、卫生部门5批,召开联合办公会4次,并在全国范围内,首次联合“公安、卫生”编制地方性标 准,现已报质监局发布。

    编制应急预案加强队伍应急演练,应急监管水平再上新台阶。对于辐射应急,我市始终本着“常备不懈”的原则,时刻做好应急监测的准备。在市应急办牵头主导 下,我局协同相关单位,编制了《天津市处置核与辐射事故应急预案》,于2012年8月1日由天津市办公厅颁布实施。《应急预案》的颁布实施促进了我局核与 辐射应急工作制度化、法制化和规范化;在做好春节、清明、“五一”、“十一”等节假日及“十八大”、“达沃斯论坛”、“天津大学生全运会”等重要活动的应 急备勤工作的同时,积极妥善处置突发事件。2012年2月份,完成天津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天津海关商请调查处理的3起进口、退运货物集装箱放射水平超标问 题。其中退运货包集装箱放射水平超标是天津首例。

主要污染物减排

    2012年,全市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22.95万吨,比2011年下降2.68%;氨氮排放量为2.55万吨,比2011年下降3.29%;二氧化硫排放 量为22.45万吨,比2011年下降2.80%;氮氧化物排放量为33.42万吨,比2011年下降6.87%,圆满完成了2012年减排任务。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减排工作,市政府多次专题研究,听取各部门汇报。全市各责任部门按照市政府确定的“五大任务”和“四项保障措施”积极开展工作。

    市发改委牵头研究实施多项措施,制定了《天津市“十二五”期间合理控制燃煤增量实施方案》和《天津市“十二五”燃煤增量目标责任评价考核暂行办法》;市政 府正在组织研究编制城镇人口控制方案。启动燃煤供热锅炉改燃并网工作,市建交委完成燃煤供热锅炉房改燃改造18座,并网2座,替代燃煤11万吨/ 年,2012年冬季采暖期前已全部投入使用。市经信委、市环保局、市电力局组成联合工作组,对33台小火电机组逐个进行调研,摸清脱硫治理设施运行监管方 面存在的问题,对有关企业下达了限期整改通知书。

积极推动“清水工程”建设,2012年全年污水处理厂共新增日处理水量24.3万吨,其中新建张贵庄、北塘等9座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能力增加41.27万吨/日,纪庄子、北辰等28座污水处理厂因完善管网等减排措施提升水量,折合日均新增水量12.3万吨。

稳步推进农业减排,市环保局与市农委建立了沟通协调机制,联合下发了《天津市“十二五”农业 源污染减排工作实施方案》;市环保局、市农委、市畜牧兽医局、市环境规划院成立了联合工作组,进行了基础数据、治污现状、技术要求等方面的对接,联合赴有 关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进行实地调研,研讨适合我市的畜禽养殖减排的推广模式,补充、完善农业减排技术储备,为全面组织实施农业源减排工作奠定了基础。

    市环保局定期召开全市减排工作调度会,掌握各区县减排工作进展情况,采取现场督办、跟踪督查等措施督促区县按时完成减排工程。市政府召开全市主要污染物总 量减排工作推动会,熊建平副市长亲自部署并带队对重点减排工程进行现场检查。市政府督查室、市监察局多次对减排工程进行重点督查,对存在问题的区县和单位 进行重点推动,有效地推进减排工作进展。2012年底,完成对各区县人民政府的减排考核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减排工作在全市的开展。全市共完成288个减排 项目,圆满完成2012年减排任务,并为完成“十二五”减排整体目标奠定良好基础

生态环境建设

    全市目前建成8个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的自然保护区,其中国家级3个、市级5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91115.13公顷,占全市国土总面积的7.64%。

    截至年底,全市共创建生态区1个,国家级生态镇21个,市级生态镇3个,共有44个镇完成环境规划的编制。

以国家和我市下达的“以奖促治、以奖代补”项目为重点,开展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为促进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动城镇化进程,我市开展了示范小城镇建设试点工作,使农村环境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村环境面貌逐步改善。目前全市示范小城镇建设试 点为43个镇6个村,已有23个试点基本建成。

    继续实施第二轮《天津生态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开展生态环境建设。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线,深入推进我市农村生态系列创建工作。落实国家“以奖促治” 政策,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以示范小城镇为龙头,推动“三区”统筹联动发展,完善示范小城镇环境基础设施。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涉及 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和自然保护区资源开发生态保护的监督管理。天津市自然保护区基础状况调查和《天津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编制工作基本完成。

生态市建设

    市委、市政府把建设生态市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举措,立足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以中央对我市的城市定位为目标,安排部署工 作。实施陈塘庄热电厂煤改气搬迁等改造工程,努力改善大气环境质量,逐步实现“天更蓝”;加快建设郊野公园,完成北辰区北郊生态公园一期和武清区北运河郊 野公园,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和城市绿化,初步显现“地更绿”;大力推进清水工程,完成华明工业园等污水处理厂建设,快速提升城镇污水处理能力,稳步推进“水 更清”。

    市人大按照年度生态市视察工作计划,对津南区荣钢集团能源管理中心、双林污水处理厂 等《2011-2013年天津生态市建设行动计划》(以下简称第二轮行动计划)2012年度重点工程开展视察,进一步推动生态市建设。市政府陆续发布实施 《天津市生态市建设“十二五”规划》、《天津市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天津市主体功能区规划》等文件,成为指导我市“十二五”生态、环保工作的重要 文件,对生态市建设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紧紧围绕中央对天津“生态城市”的定位要求,组织开展天津生态城市指标体系研究,完成《天津落实中央定位指标体 系研究——生态城市》研究工作;在环境保护部主办的第七届全国生态省论坛上,我市以《建设生态城市弘扬生态文明》为题进行了经验交流。各区县政府以第二轮 行动计划为抓手,加大生态建设力度,努力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按照第二轮行动计划和市政府与各责任单位签订的目标责任书确定的年度目标任务,采取现场推动、加强协调联系、严格落实工程进度月报送等措施,做好重点工程 项目的推进工作,推动第二轮行动计划安排的节能降耗、污染物减排、清水工程、生态环境和绿化、固体废物治理、农村环境防治、循环经济等七个方面28项重点 任务和重点工程顺利进行。截至2012年底,第二轮行动计划安排的166项重点工程中,已有99项完工,工程完成率达到59.6%。

环境法制与环境监察

环境法制建设

    加强环境立法工作,进一步健全我市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为促进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不断提高群众环境保护意识,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于2012年 9月11日审议通过了《天津市环境教育条例》,2012年11月1日起正式施行,该条例的施行对于我市环境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法制保障。为保护和改善我 市的大气环境质量,加强我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工作,市人民政府第83次常务会议于2012年1月30日审议通过了《天津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管理办 法》,2012年3月10日起正式施行。同时,根据我市环保工作实践,积极开展《天津市环境保护条例》修订工作,市人大并已将该项目列为我市2013年立 法调研项目。

    认真组织开展环境法制培训,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举办2期全市环保系统法制机构和执法机构负责人及案件审查人员法律知识培训班。同时对全市环保系统行政执法人员执法资格进行了审查、认证。

    全年共计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226起,结案194起,有效的遏制了全市范围内的环境违法行为。

环境监察执法

    在坚持做好对全市120家国家重点监控企业监督性检查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在全市范围内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先后完成了 铅蓄电池行业、废酸治理、危险化学品、供热单位、进口废塑料加工利用企业、汛期重点河流河道周边企业、秸秆禁烧、畜禽养殖场等多次专项执法检查行动。环保 专项行动中,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9374人次,检查排污单位6614家次,立案查处环境违法企业45家。一批污染严重、损害群众健康、影响社会和地区稳定 的突出环境违法问题,依法得到严肃查处,取得了明显成效。

建设项目环境管理

    2012年,全市共审批建设项目环评3264项,其中报告书审批439项,报告表审批2301项,登记表审批524项。通过“以新带老”总量控制、审批公 示制度等措施,有效控制了新污染源。全市共办理环保竣工验收项目1319项,通过环保验收落实环保投资39.88亿元,占验收项目总投资的3.5%。

环保投资

    全市用于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工业污染源治理、新建改建扩建项目“三同时”环保设施建设、环境管理能力建设等环境保护投入325.24亿元。

环境监测

    2012年,天津市环境监测中心出具各类监测数据约279万个;完成了水、气、噪声等常规监测工作,编制各类常规报告1200余份;首次开展示范小城镇及保护区环境监测工作;报送情况专报44期,多次受到各级领导关注,并做出重要批示。

积极开展“清水工程”跟踪监测。全年累计监测断面252个,获得监测数据6048个,拍摄照片400余张,为全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建立完备的环境空气监测网络,在中央及市财政资金支持下,天津市环境监测中心对全部27个环境空气监测点位更新配备了新国标要求的监测设备,并研发了能深 入分析污染源与区域空气污染特征关系的环境空气质量评价预报应用系统软件。积极配合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开展PM2.5监测方法适用性测试工作,坚持比对工 作,保证数据准确可靠。实时发布PM2.5等环境监测数据,保障公众对环境质量的知情权。

    全面提升了“十二五”新增总量减排指标氮氧化物和氨氮的监控能力,完成276家涉重企业监督性监测743次,取得数据4900余个;对9家铅蓄电池及12家涉铅行业企业开展了专项调查及监测,摸清了生产工艺及排放现状,建立了涉铅企业档案及信息数据库。

完成同生化工厂40万吨铬渣治理项目解毒产物的监测任务,连续监测195天,采集样品936批次,总计9340个样品,出具监测周报、情况专报等各类报告301期。为我市科学治理铬渣工作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同时也为铬渣处理环境监测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定期开展应急监测人员技术培训,及时维护应急监测仪器设备,编制了《天津市突发环境 事件应急监测行动预案》(会同应急中心编制)、《饮用水源地周边沿线和钢铁行业应急监测预案》等指导性文件,高效完成了武清京沪高速污染事故等7起应急监 测,组织全市10个区县参加了“2012年天津市环境应急监测演练活动”,锻炼了应急监测队伍。从理论指导、队伍建设、实战演练、仪器设备等方面不断提升 全市应急监测应对能力。在夏季达沃斯论坛的环境质量保障工作中,完成16家接待酒店及10个代表会场的室内空气监测,开展论坛期间环境质量日监测,编制空 气质量及水质监测日报各 10期,天津市环境监测中心15人受到市政府专项表彰。

    加大了质控监督检查力度,组织完成了酸雨和重点污染源SO2标气质控考核;参加认可委组织的能力验证2期,结果全部为满意。开展全市监测系统质量管理专题 检查,编制检查通报6期。开展噪声、地表水、污染源及水、气自动监测系统质控监督检查,及时通报了检查结果。顺利通过计量认证/实验室认可二合一监督及扩 项评审,扩展2个领域3个项目,扩增方法4类18项,监测能力达到九大类242项。市环境监测中心95人1407项次获得监测总站颁发的上岗证。7个区县 监测站88人607项次通过了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完成了13个区县监测站的计量认证复评工作。

    积极开展监测科研工作,获得“天津市环保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三等奖2项,“天津市环评协会环评优秀成果奖”3项; “天津市建设项目验收监测报告”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

环境科技

    2012年,科研项目成果丰硕,共获得各级各类奖励50余项,其中环境保护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天津市环境保护科 学技术奖37项,工程(咨询)成果奖10项,优秀调研成果奖1项;出版著作5部,发表论文112篇,其中SCI和EI各收录4篇、国内核心期刊38篇;申 请各类专利19项,获得专利授权26项,其中发明专利6项。

为推动我市环境科学技术研究工作,开展2012年度(第二届)天津市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评选活动,共评出一等奖12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13项,对优秀环保科技人才予以奖励。

    天津市环科院国家环境保护恶臭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成功申报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恶臭自动在线监测预警仪器开发及应用示范”,推进高端恶臭分析仪 器产业化进程。顺利开展了国家环保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恶臭污染源解析技术与预警系统研究”和“恶臭污染评估技术及环境基准研究”;天津市环科院还成功申 报并启动实施了国家863计划“典型尾矿高附加值利用技术研究及示范项目”、科技部科技惠民计划项目“蓟县水源保护区农村生态环境改善综合示范项目”等一 批国家级重点项目;承担的973课题“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研究”顺利通过国家验收。

    2012年,天津开发区通过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协调领导小组组织的专家绩效评估,天津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华苑科技园被批复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天津港保税区暨空港经济区国家生态工业园建设规划通过专家评审,在全市的生态示范效益逐步显现。

    在国内同类标准研究中首次提出了污染水体沉积物修复限值研究,组织开展了《中新生态城污染水体沉积物修复限值》、《天津市总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标准》等我市地方环境标准的制修订研究工作,不断完善地方环境标准体系建设。

    会同市经济和信息化委推动我市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加强清洁生产审核队伍建设,组织清洁生产审核从业人员培训,目前我市清洁生产咨询机构已达25家。2012年,共有135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评估,50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验收。

    组织污废水处理、水在线监测、除尘脱硫、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设施运营操作人员岗位培训5期,共有451人通过考试取得《污染治理设施运营人员岗位证书》。

    围绕“科技惠民生 创新促发展”的主题,组织开展第二十六届科技周活动。通过推荐环保“科普大使”、开展“走近低碳——呵护我们的家园”讲座、组织中学生参观实验室、开展大 学生志愿者千乡万村环保科普行动等丰富多彩的环保科普活动,提高了全民特别是广大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

公众参与

环境信访

    环境污染举报受理中心全年通过12369专线电话、环保部网络交办、天津政务网《政民零距离》投诉等途径共受理群众举报14645件次,其中12369专 线电话14029件次、天津政务网《政民零距离》投诉581件次、环保部网络交办等途径35件次。上述举报全部交办完毕,处理率100%,办结率99%。

环境宣传教育

    广泛开展主题宣传活动,营造人人参与环保的浓厚氛围。圆满完成第41个纪念“六·五”世界环境日系列宣传活动、第17个“津沽环保行”启动仪式,开展丰富 多彩、形式新颖的安利环保嘉年华活动,社会各界参与群众达6万余人;成功启动首届天津市“环保达人”推选活动,评选出我市“草根”环保达人10人,营造了 “学身边环保人、做点滴环保事”的社会氛围;开展必胜客“绿色小超人”大手拉小手绿色讲堂宣传活动,评选出绿色小超人超级明星115人、杰出青年志愿者 42人、优秀科技教师10人、环保先锋班集体9个、优秀大学生社团5个。 

    有序引导、鼓励、协助高校环保社团和社会环保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环保宣传活动。举办“与绿色签约,让绿色驻进课堂”及以“环保、低碳、绿色”为主题的图片 展等活动,宣传低碳环保,让绿色环保的观念深入人心,让更多的同学参与到低碳环保的实践中;支持尚然环境文化发展中心定期开展“青竹学堂”和“青竹实践” 关于水环境、垃圾处理、公共交通等方面的讲座和实践活动。 

正确把握舆论导向,环境新闻宣传的形式和内容日益丰富。全面加强新形势下媒体应对及环境新闻 发布工作,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适时召开新闻发布会;做好PM2.5 监测工作的正面宣传,及时向社会普及PM2.5相关知识;围绕“黄标车”治理淘汰工作开展社会宣传,编制《天津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手册》、《天津市机动 车排气污染防治宣传册》等资料20万份;充分运用“天津环境网”,通过新闻动态、环境宣传、环境教育、交流合作、绿色创建、公益企业、环保NGO、视频播 报、在线服务和环境论坛等栏目,向社会各界展现我市环保工作成果,普及环保知识。全年共发布环境新闻、消息和动态862篇,其中视频新闻78篇;编发《天 津环境保护》专刊11期。

    环境教育工作步入法制化轨道,主题教育活动丰富多彩。我市首部环境教育专门法规《天津市环境教育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2012年11月1日起施 行。为做好《条例》的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工作,召开《条例》宣传贯彻动员会,来自全市各委办局,各区县政府,各级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有关单 位300余人参加了会议。根据《条例》规定,制定公布2013年全市环境教育工作计划,印制《条例》单行本、工作手册、台历、明信片、宣传折页和海报等, 并在天津电视台《天津新闻》、《都市热播一小时》、《探索》、《新城市空间》等栏目持续播发公益广告。同时,为提升广大市民对《条例》认知度,组织各区县 深入社区、学校、企业开展普法宣传,在全市开展安利杯“环境教育知与行” 环保知识竞赛活动。

    与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卡特彼勒公司在津南区八里台镇开展“卡特彼勒公益林”天津地区种植活动;开展“首届远洋社区环保公益奖”评选活动;举办2012年 度天津市绿色学校(幼儿园)环境教育培训班;与固废中心联合举办中学生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POPs)宣传培训班,广泛宣传POPs公约内容,提高青少年对POPs的认知度;组织我市中学生参加中、日、美三国环境教育研讨会,加深对国际环境教 育形势了解,提升全市师生环境意识。新命名表彰34所市级绿色学校和13所市级绿色幼儿园。

政府信息公开

    2012年,市环保局共公开政府信息920条,较上年度增长22%,其中局发文件263件,占总发文数的27.2%;其他文件公开301件;工作信息及图片公开356件。

    全年共受理公众申请查询的政府信息20件(信函申请4件,网上申请16件),其中答复12件,因申请内容不明确或不属于我局职责范围不予受理的申请8件。申请的内容涉及环评审批、污染排放企业名单、受环境行政处罚企业名单等方面。

    2012年,根据国务院、环保部、市政府关于环保重点工作信息公开的要求,制定并实施了《天津市环保重点工作政府信息公开办法》,进一步拓宽了环境核查审批、环境监测、重特大环境突发事件等重要信息公开的范围,界定了职责分工,进一步明确了公开的程序和保障措施。

    拓宽了信息公开渠道,对网站栏目设置进行了重新设计改版,增加了机动车污染防治、“黄标车”曝光栏、环境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环评资质管理等5个栏目, 同时对天津环境网进行了整合链接。认真做好向政府信息查阅服务中心提供纸质文件工作,全年共向市图书馆、档案馆、行政审批大厅移交公开信息纸件153份。

环境信息化建设

    2012年,我市环境信息化工作紧紧围绕“为开创天津环保新道路”的中心任务,以提高环境信息化基础能力建设为目标,完成六项主要任务。

    圆满完成“国家环境信息与统计能力建设项目”天津工作,并成为首个通过环保部项目组验收的省(市)。同时,天津市在整个项目实施中作为试点省市为全国实施做出了重要贡献,被评为“全国优秀实施单位”。

    建成“机动车污染防治管理系统”,完成联网实施与标志发放。为市行政许可大厅机动车环保标志发放窗口、市局集团发放窗口的标志核发系统提供人员与技术支 持;配合市局大气处与环保部机控中心完成市机动车数据分类工作,同时与市公安交管局建立数据交换机制,完成“黄标车”数据梳理与导出。

    完成“天津市环境执法业务系统-基础地理信息系统二期”项目测试、培训工作,实施三期建设工作。通过近半年测试,该系统嵌入我局综合平台,同时完成局机关 及相关单位62人次培训工作。该项目三期已完成招标工作,初步完成数据采集系统与数据分析两个子系统的实施工作。

    推动“天津市环境信息综合平台”升级工作。成为“国家环境信息与统计能力建设项目”深度开发且具有天津方案特色的亮点。仅用两个月时间完成该平台定位、规划工作,同时制定了局领导班子成员和处级领导个人工作台的开发的技术方案和工作流程。

建设完成“天津市固废管理中心的固废拆解企业视频监管系统”。实现天津市固废管理中心对拆解企业视频信息远程可视化的监控和处置工作。

    召开全市环境信息化工作会。总结近年来我市环境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工作,进一步明确了2013年和“十二五”期间我市环境信息化的主要任务,并对环境地理信息系统和综合环境信息平台的功能和使用进行了培训。

国际合作与交流

    2012年国际间交流互访活动达70多人次,与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瑞典、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日本针对流域管理、生态镇建设、环境辐射、环境管理、环境教育、环境影响评价等内容进行了友好交流。

    进一步推动我市同日本四日市市的环境合作,组织我市青少年赴日本四日市市参加友好城市中学生环境研讨会,扩展青少年的国际视野,为环境保护事业培养后备人 才;在天津召开了 “2012年天津市—四日市市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与实践研讨会”,30多名天津市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的技术人员参加了研讨和交流,并组织4名技术人员就以上内 容赴日培训。

    根据《天津市人民政府—日本住友商事株式会社环境保护委员会(第二期)活动框架协议书》的内容,召开第一次事务局会议,研究确定《构筑天津市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信息系统》项目实施的进度安排、调查内容、报告形式等,为如期完成该项目奠定基础。

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参与我国对外技术援助项目,发挥天津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技术优势,与科特迪瓦、加纳和马来西亚等国家的政府和企业就环保技术输出达成了合作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