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版本小于9,为了不影响您的浏览效果,请升级IE版本! x

2013年天津市环境状况公报

来源:生态环境局 发布时间:2014-06-05

                                     天津市环境状况公报2013
                                            综 述
    2013 年, 天津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加快打造美丽天津的指示要求,以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建设,以前所未有的工作力度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工程,以前所未有的铁腕依法治理环境违法行为。市委市政府制定了《美丽天津建设纲要》,启动实施“美 丽天津·一号工程 ”建设,从解决影响 群众生活质量的突出环境问题入手,实施清新空气、清水河道、清洁村庄、清洁社区和绿化美化行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加强,生态宜居城市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2013年全市环境质量主要指标保持基本稳定。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天数为145天,占全年的40%;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监 测断面水质达标率连续12年保持100%;地表水国控断面中,北运河、潮白新河入境断面水质有所下降,其余断面水质基本与2012年持平;声环境质量和辐射环境质量保持稳定,电离辐射指标保持在环境本底范围内。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比2012年下降3.48%、2.82%、3.43%、6.75%,圆满完成国家下达的污染减排任务。
                                             环境质量
水环境质量
饮用水
   全市饮用水源地宜兴埠泵站水质符合国家饮用水源水质标准,水质达标率已连续12年保持100%。引滦河道水质状况良好,与2012年相比持平。
于桥水库总体为Ⅲ类水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为49.3,处于中营养状态。与2012年相比,于桥水库由轻度富营养降为中营养水平。近年来,水库营养状态呈小幅波动,但总体保持稳定。
地表水       
    全市主要监测的25条河流全长1360公里,其中:干涸河长占监测总长度的5.1%;Ⅱ、Ⅲ类水质河长占 12.3%;Ⅳ类、Ⅴ类河长占 25.1%;劣Ⅴ类河长占 57.5%,主要污染因子为氨氮、化学需氧量和总磷。主要水库中,尔王庄水库、团泊洼水库为中营养,北大港水库为轻度富营养,七里海水库为中度富营养。
近岸海域
    全市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点位中,二类、三类、四类点位分别占 20%、20%、30%,劣四类点位占30%,主要污染因子为无机氮。2013年7月执行新《天津市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近岸海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31.0%。
大气环境质量
大气污染物浓度
    全市二氧化硫(SO2)年平均浓度为59微克/立方米,低于年平均浓度标准(60微克/立方米); 二氧化氮(NO2)年平均浓度为54 微克/立方米,超过年平均浓度标准(40微克/立方米)0.4倍;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平均浓度为150微克/立方米,超过年均浓度标准(70微克/立方米)1.1倍;细颗粒物(PM2.5)年平均浓度为96微克/立方米,超过年平均标准(35微克/立方米)1.7倍。
    全市一氧化碳(CO)日平均浓度第95百分位数为3.7毫克/立方米,低于日平均浓度标准(4毫克/立方米);臭氧(O3)日最大8小时平均浓 度第90百分位数为151微克/立方米,低于标准(160微克/立方米)。
    全市大气降水年平均pH值为5.90,酸雨频率为4.8%。
    全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多年变化呈现明显下降趋势,近两年出现小幅回升,可吸入颗粒物多年变化呈现显著下降趋势,但2013年明显上升。
* 空气质量按照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规定的二级标准和《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663-2013)进行评价。
* 按照国家技术规范,将日历年内有效的一氧化碳日数据由小到大排列,取第95百分位的数值与国家标准24小时平均浓度限值比较,判断达标情况。臭氧标准同理。
环境空气质量空间分布  
   全市环境空气质量无显著空间差异。位于北部山区和东南部沿海地区的颗粒物浓度略低于其他区域,细颗粒物在西南部和东北区域污染较重,二氧化硫在中心城区和东北地区污染状况略重于其他区域,二氧化氮在西部区域污染状况略重于其他区域。
各区县空气环境质量情况   
    各区县环境空气中PM2.5年平均浓度范围在87至107微克/立方米,均未达到国家标准;二氧化硫年平均浓度范围在40至70微克/立方米,南开区、东丽区、红桥区、河西区、和平区、宁河县、河东区未达到国家标准,其余区县均达到国家标准;二氧化氮年平均浓度范围在35至61微克/立方米,除蓟县外,其他区县均未达到国家标准;可吸入颗粒物年平均浓度范围在138至171微克/立方米,各区县均未达到国家标准。
声环境质量
    全市声环境质量基本稳定。
功能区声环境
    城市功能区声环境质量与上年基本持平。1类区(居住区)、2类区(混合区)、3 类区(工业区)昼间、夜间等效声级年均值和4a类区(交通干线两 侧区域)昼间等效声级年均值符合国家标准,4a类区(交通干线两侧区域)夜间等效声级年均值超过国家标准。
    1类(居住区)和4a类区(交通干线两侧区域)24小时声级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其中,1类区环境噪声水平环内(外环线以内)与环外基本持平,4a类区环境噪声水平环内高于环外。
区域声环境   
    全市建成区区域环境噪声昼间平均值为53.5分贝 (A),夜间平均值为45.5分贝 (A)。
  全市建成区区域环境噪声昼间声级范围在50.4至56.5分贝 (A),其中:环内平均值为54.0分贝 (A),环外平均值为53.1分贝 (A)。
道路交通声环境
    全市建成区道路交通噪声昼间平均值为66.1分贝(A),夜间平均值为54.8分贝(A)。
  全市建成区道路交通噪声昼间声级范围在62.8至69.4分贝 (A),其中:环内平均值为67.6分贝 (A),环外平均值为64.8分贝 (A)。
辐射环境质量
全市共有各类放射源3824枚,应用单位217家。放射源总量比 2012年有所增加,应用单位数量与2012年持平。电磁辐射设施16571台,新增移动通信基站241个,验收26座输变电设施。对24家单位放射性废物、废源进行了安全收贮,共收贮放射性废物 63标准桶、废放射源35枚,总活度约2.6×1011贝可。收贮的废放射源数量比 2012年大幅减少,但废放射源总活度与2012年持平。环境中气溶胶、地表水、陆地的辐射剂量率及电场强度等指标与往年相比无明显变化,辐射环境质量保持稳定。
生态环境质量
  依据《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T 192-2006),2012年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指数(EI)为 58.21,生态环境质量级别为良,与上年基本持平;从区域分布看,滨海新区、西青区、蓟县生态环境状况位居前列。
重点行动
  2013年,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各项决策部署,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实施“美丽天津·一号工程”(清新空气、清水河道、清洁村庄、清洁社区和绿化美化即“四清一绿”行动),以空前的决心和力度狠抓污染防治,强化环境管理、严格监督执法、加强能力建设,积极探索具有天津特色的环保工作新途径,努力在完善环保体制机制、保障生态环境安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上取得新成效,在引领和推动全市生态文明建设上取得新突破。
清新空气
  启动实施清新空气行动,将其列为“美丽天津·一号工程”的首要任务。制定实施《天津市清新空气行动方案》,从控煤、控车、控尘、控污、控新建项目污染等5个方面,确定了2013年-2017年重点实施的10条66项措施462项任务、2055个工程,建立了周碰头、月汇报、季通报、年考核制度。实现环境空气质量实时发布及监测预警预报制度,从2013年10月份开始对各区县空气质量进行按月排名通报。
  严控燃煤污染。制定实施《天津市煤炭消费总量削减工作方案》,推进“煤改气”工程建设,完成33项供热锅炉改燃工程;制定实施《天津市煤炭经营使用监督管理规定》和更加严格的《工业和民用煤质量》地方标准,组织开展对电力、冶金等重点行业和1000吨以上用煤企业炉前煤质检查活动。
    严控机动车污染。淘汰7.2万辆黄标车;实施国四汽油标准;完成 98座加油站、1座储油库的油气回收治理和改造工作;严格机动车总量控制,实施小客车增量配额指标管理。
  严控扬尘污染。制定建筑施工、道路 扬尘、绿化、拆迁、市政、水务和工业企业堆场等6个扬尘防治专项方案和标准,落实工作责任,开展扬尘治理专项行动;新增100部洗路车,提高中心城区、环城四区机扫水洗作业率。
  严控工业污染。完成脱硫、脱硝、除尘和挥发性有机物治理等156项工业治理工程;完成14万吨炼铁(烧结)和229万吨水泥落后产能淘汰等27项产业结构优化和节能改造工程。
  严控新建项目。坚决执行建设项目“四个不批、三个严格”环保审批要求,对环境污染重,污染物排放不能达标的项目一律不批。
  积极应对重污染天气,建立了空气质量监测预警平台,颁布实施《天津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2013年11月2日-24日,市政府首次启动了重污染天气III级(黄色)应急响应,各区县政府、各成员单位积极行动,按照预案中各自职责落实响应措施,对缓解我市环境空气污染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推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协同治理工作,确定了重点行业整治、清洁煤替代、机动车尾气治理、万企转型升级等十二项重点任务,建立了重点建设项目环境 影响评价区域会商等工作机制。相继与北京、河北等省市签订环境保护方面合作协议,加大大气污染综合治理、环境监测预警、环境联合执法等合作力度,提升区域 整体环境监管能力和水平。
水环境保护
  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实施《加强引滦水源保护工作方案》,完成于桥水库、尔王庄水 库水源地保护区调整,于桥库区实行一级保护区全封闭管理,完成护栏网建设 79 公里;于桥水库纳入国家良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试点,争取到中央专项资金 2200万元,启动了于桥水库南岸临时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等8个工程。完成于桥水库库区周边16个村、7600多人搬迁;推进库区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和文明生态村建设。
  实施清水河道行动。组织开展水污染源调查,摸清全市1143个废水直排工业企业、92个工业渗坑、58个未实现污水集中处理的工业园区,806个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区等重点源污染状况。按照“一源一策”、“一厂一措”的原则,制定《天津市清水河道行动实施方案》, 关闭废水直排工业企业 92家、责令停产整治 296家、接入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 52家、实施深度治理6家,完成10个工业渗坑废水治理、595个排污口门治理任务,建成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处理设施3.3万立方米。
    加强污水处理厂管理。完成纪庄子污水处理厂迁建工程,新建北辰区双青、大双等6座污水处理厂,新增污水处理能力30余万吨,配套建设污水管网40多公里。坚持“建管并重”,建立全市城镇和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月监测、月排名、月通报制度,推动全市46家污水处理厂达标率从40%提高到63%。
    完成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调整。组织划定了近岸海域四大类 21个环境功能区,区划总面积1998平方公里。
主要污染物减排
工程减排项目全部完成。完成燃煤锅炉房改燃32座,并网47座,淘汰4台180平方米小烧结机和28台燃煤工业锅炉,新建污水处理厂6座。建成9台335万千瓦燃煤机组脱硝和615平方米钢铁烧结机脱硫设施,拆除19台479.4万千瓦燃煤机组脱硫烟气旁路,完成180 家规模养殖场粪污治理。
结构减排取得积极进展。严格落实新建项目主要污染物新增排放量替代方案,完善替代 方案审核程序和方法。全年市环保局共审批建设项目环评文件292个,“三同时”验收项目134个,基本实现全市及区县总量增减平衡。
  管理减排力度不断加大。实行减排工程节点动态跟踪管理制度,严格治污设施执法检查。实行减排进度预报预警,约谈16家企业,向5个区县政府预警并督促采取措施。滨海新区设立减排项目奖励资金,发放奖励资金4752万元。
  通过强化目标责任考核,圆满完成了国家下达的2013年度减排任务。主要污染物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22.15万吨,比2012年下降3.48%;氨氮排放量为2.48万吨,比2012年下降2.82%;二氧化硫排放量为21.68万吨,比2012年下降3.43%;氮氧化物排放量为31.17万吨,比2012年下降6.75%。
生态环境建设
    完成第二轮生态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确定的166项重点工程。实施改燃、脱硫脱硝、淘汰黄标车等工程;实施引滦水源地保护工程,综合治理河道,建设污水处理厂和配套管网,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 90%;提升中心城区、新建和改造提升高速公路、高速铁路两侧绿化水平,建设郊野公园,林木覆盖率达到22.8%;加强危险废物和化学品环境监管,完善生活垃圾收转运及处理体系建设;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创建文明生态村一千多个;推广泰达、子牙、临港、北疆、华明5种特色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建设和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市场体系;累计创建国家级生态镇21个、市级生态镇9个,西青区建成国家级生态区,成为全国第三批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地区。
  完成天津市自然保护区基础状况调查和自然保护区确界工作。颁布实施《天津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积极推进“天津市生态环境十年变化(2000-2010年)遥感调查与评估”的地面核查工作,完成全部1018个土地覆盖类型现场核查样点的地面核查工作和58个样地、217个样方的生态系统地面观测工作。新创建6个市级生态镇。
固体废物与危险化学品管理
  建立国控、市控、区控三级危废重点企业名单,开展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检查工作。加强进口废物监管,严防“洋垃圾”污染,监督销毁滞港的173吨废塑料,退运货物75票。双口、大韩庄垃圾填埋 场渗滤液处理设施建成运行,张贵庄污泥处理厂、汉沽垃圾焚烧厂污泥干化厂投入试运行。组织开展全市生产化学品环境情况调查工作。完成历史遗留的120吨DDT废物处置、4处疑似多氯联苯废物填埋地点排查项目,淘汰停产4家企业二噁英产生工艺。
    全年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1591.9万吨,综合利用量为1582.23 万吨,综合利用率为99.39%。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为26.40万吨,综合利用16.37万吨,无害化处置10.03万吨,实现零排放。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为217.35万吨,无害化处置量为206.83万吨,无害化处理率为95.16%。
噪声污染防治
    推动安静居住小区建设,对2013年新创建的21个小区开展考核、验收,完成往年132个已命名安静居住小区的复测验收,全市累计创建302个安静居住小区。积极推动我市噪声自动监测系统建设,在南开区复康路、河北区日纬路、红桥区河北工业大学附近新建3套噪声自动监测系统。针对夏季及中高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天津环保举报热线12369与城建服务热线12319联动协作,实行夜间施工噪声扰民问题的联查联办。
辐射环境管理
    制定实施《国家辐射环境监测网(天津市)监测方案》和《天津市辐射环境质量及重点污染源监测技术规范(试行)》。3个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站纳入国控点运行管理,并增加气溶胶和降尘监测采样。 全年共完成各类介质161个样品的采集、监测。对我市586家辐射工作单位集中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对52家使用同位素测厚仪带钢企业进行专项检查,收贮闲置放射源15枚,核发辐射安全许可证172件,废旧源收贮备案47件。加强应急演练,妥善处置突发事件,春节期间及时开展应对朝鲜核试验的有关辐射应急工作。                                    
                                            保障措施
环境准入
  实行“全天候”行政审批开门服务,继续加大审批权限下放力度。发布《关于落实清新空气清水河道行动强化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通知》,提出严格的环保审批和验收的要求。审批建设项目环评3410项,其中报告书542项,报告表2478项,登记表390项。通过以新带老、总量控制、审批公示制度等措施,有效控制了新污染源。办理环保竣工验收项目1283项,通过环保验收落实环保投资40.16亿元,占验收项目总投资的2.35%。
环境执法
  落实《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环保、公安部门联合开展严打环境污染犯罪建设美丽天津行动,重拳出击,铁腕治污,在全市形成了对环境违法犯罪的高压打击态势。
  开展“铁腕治污冬季行动”,对燃煤锅炉、扬尘企业、餐饮油烟污染等进行专项检查;开展“燃煤供热企业污染整治零点行动”,严厉打击夜间偷排偷放等环境违法行为;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实施废酸产生单位、排污企业地下水污染、医疗机构、重点流域周边工业企业、废水零排放企业、大港石化园区、化工石化医药等行业建设项目、夏秋秸秆禁烧、示范小城镇配套污水处理厂、饮用水源地、自然保护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团泊湿地自然保护区等多项专项执法检查。
    全年共出动执法人员约4.4万人次,检查排污单位约2.8万家次,下达处罚决定306件,责令改正违法行为394件,移送涉嫌环境污染犯罪案件46件,判决环境污染犯罪案件14件,入刑29人。
环境监测
  全面加强大气监测预警能力建设。完成环境空气质量GIS发布平台建设,实时发布PM 2.5等6项指标监测 数据和AQI评价结果,并开发了手机wap版,方便公众查询。开展未来24小时、48小时空气质量预报预警。首次开展了环境空气中重金属等大气特殊项目的监测,实现新标准监测能力全覆盖。利用遥感监测车对道路行驶机动车进行尾气排放检测,共检测机动车2万余辆,超标率为1.1%。
  全面加强水环境监测预警能力建设。启动于桥水库监测预警体系建设项目;完成引滦水质全部109项指标的监测;对46家污水处理厂实施专项监测。
    全面加强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监测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国家重点监控企业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建设、监测信息公开和数据有效性审核。
  加强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与处置,迅速反应、科学应对,及时消除了由于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等事故引发的次生突发环境安全隐患,全年未构成等级以上突发环境事件。
环境宣传教育
  市、区两级人大对《天津市环境教育条例》实施情况开展集中检查。市环 保局联合市委组织部、市公务员局共同举办了“天津市生态文明建设专题研究班”和“名家大讲堂”生态文明建设专题培训班。完成天津自然博物馆、中上元古界国家自然保护区、市环境监测中心3个市级环境教育示范基地的创建。多家新闻媒体对“美丽天津·一号工程”中的环保新举措、新进展、新成效、新亮点进行广泛深入的报道,共报道新闻980多篇,较2012年增长60%。
成功组织第42个“六·五” 世界环境日纪念宣传活动及第18届“津沽环保行”采访报道活动。开展“低碳生 活变废为宝我秀我环保”环保时装秀大赛、“必胜客绿色小超人成长记”、“低碳小管家和全民低碳行动巡展”等环保公益活动。和平区第五十五中学、南开区科技实验小学申报国际生态学校并荣膺绿旗。
环境科技
  建立全国首家“节能环保技术超市”,筛选储备了各类节能环保技 术及产品150余项,成功对接20余项,实现技术交易额1500余万元。 成功举办“科学治污暨环保先进实用技术展示交流对接会”,260余家国内外知名企业携500项节能环保技术参展,搭建了污染治理技术需求单位与环保产业龙头企业的对接平台。
  “天津市低碳发展研究中心”正式挂牌,天津市恶臭工程中心通过市科委验收,恶臭预警自动在线监测系统仪器重大专项研究启动。
制定《天津生态城污染水体沉积物修复限值》地方标准,2013年11月1日起在中新 天津生态城范围内颁布实施;发布《天津市工业渗坑(塘)治理指导意见》。
53家企业清洁生产报告通过评估,26 家企业清洁生产工作通过验收。
环境信息公开
  全年主动公开信息1164条,公开量较2012年同比增加40%;受理信息公开申请45件,较2012年同比增加125%。市环保局网站增加污染源环境监管信息、环境空气质量GIS系统、环保要闻等栏目。在新浪、腾讯平台开通了“天津环保发布”政务微博,积极回应网民关注。
环境信访与提案办理
  全市环保系统共受理群众来信409封、来访272批次、电话 20943件次、电子邮件1323件次。全年未发生重大环境非正常访问题。市环保局共承办市人大建议21件、政协提案26件,办理工作做到了办复率、与代表委员见面率、满意率、落实率四个100%。12369环保举报热线全年共受理投诉14940件次,同比增长2.78%,办理率100%。
展 望
  市委十届三次、四次全会确定了建设美丽天津的战略任务,明确了今后生态文明建设的奋斗目标,承载着全市人民的热切期盼。2014 年 全市将紧紧围绕美丽天津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深化改革为统领,以加强大气污染防治为重点,强化污染防治,着力解决影响科学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 的突出环境问题,加强环境法制和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努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把天津建设成为天长蓝、地长绿、水长清的美丽家园而 不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