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版本小于9,为了不影响您的浏览效果,请升级IE版本! x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策解读

深入推进污染减排 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来源:天津市生态环境局 发布时间:2022-05-25
政策原文: 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天津市 “十四五”节能减排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专家解读

深入推进污染减排 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温娟  天津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  副院长,正高级工程师)

近日,市人民政府印发实施《天津市十四五节能减排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系统部署了十四五时期全市污染减排工作,明确了目标任务、重点工程和政策机制,对深入推进全市污染减排工作,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充分认识“十四五”污染减排的必要性

    近年来,我市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污染减排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特别是十三五期间,全市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较2015年分别下降了31.1%29.4%16.8%、18.5%,圆满完成了减排目标,有力支撑了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十四五期间,国家对污染减排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必须继续下大力气开展污染减排,使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逐步下降到与生态环境承载力基本适应的范围,才能支撑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新期待。

    二、明确“十四五”污染减排的重点任务

    (一)明确减排目标。《实施方案》按照国家减排及我市环境质量改善要求,对我市减排工程项目进行了细化分解,提出了到2025年,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等主要污染物重点工程减排量分别达到1.6万吨、0.04万吨、2.08万吨、0.99万吨的总目标。

    (二)强化源头减排、协同减排。《实施方案》紧盯我市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存在的问题和短板,安排部署污染减排的具体任务措施。

一是关于大气污染减排。从源头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将污染减排与节能降碳工作有机融合,突出能源、产业、交通运输三大结构优化调整,能源结构优化调整方面,提出了煤炭消费量下降10%等目标,提高了我市清洁能源使用比例;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方面,开展钢铁、水泥、焦化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实施石化、铸造、平板玻璃、垃圾焚烧、橡胶、制药等行业深度治理,对重点行业加大低(无)挥发性有机物含量原辅材料源头替代,对储罐、废水集输废气、原油、成品油码头等推动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改造;开展工业园区和产业集群排查,分类推进治理改造,推动符合条件的市级及以上重点产业园区全部实施循环化改造。交通结构优化调整方面,提高新增车辆使用新能源汽车应用比例,到2025年达到25%左右;存量车辆基本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汽车;同时紧紧抓住交通领域大气污染排放的重点货运运输环节,持续提高大宗货物和中长途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等清洁运输比例,推进绿色货运、多式联运等运输方式,构建绿色综合交通体系。

二是关于水污染减排。突出节水和减排两手并重。水资源节约利用方面,十四五时期,推动重点行业清洁生产和工业废水资源化利用改造,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10%;实施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治理工程,并推行污水资源化利用。减排方面,突出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行动计划的衔接,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强化补齐城镇基础设施短板,全市建成区基本消除污水管网空白区;同时补齐处理能力缺口,新扩建张贵庄、津沽等一批污水处理厂,具备处理部分初期雨水能力。确保实现全域黑臭水体基本消除,12条入海河流消劣成果巩固提升。

三是关于农业农村污染减排。农村减排方面,统筹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完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维长效机制,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90%以上。农业减排方面,种植业、畜牧养殖业、水产养殖业同步推进,深入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规范水产养殖尾水治理、排污口设置,进一步提高粪污综合利用率。

四是关于提升环境基础设施水平。构建集污水、垃圾、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处理处置设施和监测监管能力于一体的环境基础设施体系;加快推进城镇排水管网建设,加快老旧管网设施更新提升,提升危险废物集中贮存和处置能力,完善生活垃圾分类制度体系和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系统。到2025年,全市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污泥无害化处置率均达到97%以上。

   三、进一步健全污染减排政策机制

    (一)完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明确了我市的制度方向:一是要推进各区单位工业增加值、工业园区单位面积、重点行业单位产品等污染排放强度监测评估;二是结合各区污染物排放强度、总量和生态环境质量,优化分解重点工程减排量;引导各区加快结构优化调整,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二)完善经济政策和市场化机制。经济政策方面,建立稳定的市、区两级环境治理财政资金投入机制,加快推进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发展,研究完善受益农户污水处理付费机制。完善市场化机制方面,深化本市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建设,稳妥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健全环境监测机构质量控制管理体系,探索环境治理企业分级评估评价机制,创新环境污染治理模式等。

(三)注重节能减排队伍建设。明确规定了重点排污单位设置专职环保人员,加强基层执法人员专业技能培训,建立与市级有关执法队伍协作执法机制,深入实施海河英才行动计划,引进污染减排相关专业高端紧缺人才和优秀青年人才等,培养节能减排领域高层次、骨干专业技术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