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深度解读之七 强化风险防控 筑牢环境安全底线
近日,《天津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印发实施。天津生态环境微信公众号近期持续推出《规划》系列深度解读。
本期解读专家是天津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 赵翌晨。
请问在完善环境风险防控体系、保障生态环境安全方面,《天津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明确了哪些任务安排和工作举措?
专家:
“十四五”期间,我市将牢固树立底线思维,统筹固体废物、危险废物、重金属、化学品、白色污染等要素,完善环境风险防控体系,加强气候变化应对,加强核与辐射安全监管,保障生态环境安全。
一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控制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推进污水处理厂污泥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控制畜禽养殖甲烷、氧化亚氮排放。提高气候变化适应能力,完善城乡防洪排涝体系,提高排涝抗旱能力,推进城市内涝治理工程,新改扩建雨水泵站,提高城市排水系统标准和能力。
二是强化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推进电力、冶金、建材、化工等重点行业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主要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保持在98%以上,全面禁止进口固体废物。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实现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100%。补齐处理设施短板,推动垃圾终端处理设施建设,加强生活垃圾填埋场管理,新建投入运行厨余垃圾处理设施8座,完善4座建筑垃圾消纳场,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有序限制、禁止部分塑料制品生产、销售和使用,推广使用可降解可循环易回收的替代产品,集贸市场、宾馆酒店、餐饮堂食服务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餐饮外卖领域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消耗强度下降30%。推进物流、网络购物平台绿色包装的应用,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装袋、塑料胶带、一次性编织袋等快递包装全面禁止使用。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全市固体废物产生强度稳步下降,固体废物循环利用体系逐步形成,“无废”理念深入人心,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中新天津生态城、滨海高新区、东疆保税港区基本建成“无废城市”。
三是加强危险废物和化学品污染防治。健全危险废物收运和利用处置体系,提升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能力。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医疗废物全覆盖收集体系,鼓励发展移动式医疗废物收集及处置设施,保障重大疫情医疗废物应急处置。加强涉重金属行业污染防控,实施重点行业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确保排放总量不增长。重点防范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汞等化学品物质的环境风险,研究推动重点环境风险企业、工序转移,新建石化项目向南港工业区集聚。
四是强化核与辐射安全。加强核与辐射安全监管能力建设,强化核与辐射事中事后监管。加强放射性废物(源)安全管理,确保废旧放射源100%安全收贮。加强核与辐射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建立完善核与辐射应急体系。
五是强化环境风险预警防控与应急。强化噪声污染防治,将噪声影响作为空间布局、交通运输、项目建设等重要考量因素,提升建筑物隔声性能,落实降噪减振措施。严格夜间施工审批并向社会公开,强化夜间施工管理。加强环境风险预警防控,健全完善跨区域应急物资调配机制。